第790章 还真有!
��益一起来负责‘环保部’,伯益这才当了舜的‘环保部部长’,朱、虎、熊、罴四人任‘环保部副部长’。”

  将继续作怪的那只手拍到一旁,脚丫子上的力量更加重了几分的何小曼这回就更加好奇了。

  “还真有啊,可是他们那个时候有啥工作可以干呀,不会是像咱们现在一样跑到人家农户家里面去告诉他们,我们这烧木柴污染空气,以后做饭不准用木柴烧火,嘻嘻,这就有点夸张了吧。”

  某些人听他说话挺一本正经的,谁知道背地里还在搞什么小动作……

  张扬抬起被拍掉的那只左手,然后轻轻的刮了一下何小曼的小鼻子,换来了对方可爱的皱起来的眉头,这才继续一本正经起来。

  “每个时代环保的重点那肯定都是不一样的,就比如咱们现在抓环境保护基本上就是大气污染或者是节能减排之类的,古代那个时候肯定是不需要操心这些事情,因为他们就算是想排放有害空气也做不到啊,就更别说节能减排了,因为根本就没啥可节能的。

  不过说起来这个伯益的确是环保专家,他的这个环保部长做得可是相当称职的。

  从史书记载和传说来看,伯益是嬴姓史祖,同样也是治水专家大禹的得力助手,他发明了水井,保证人类饮用水源免受污染;,同时还是动物保护权威,也就是《汉书·地理志》中所谓‘伯益知禽兽’,另外相传《山海经》也是伯益写的,当然这一点目前为止还没有确认。

  后来到了周代,‘环保部’的编制就更大了,周与前面的夏、商两代一样,中央机构实行‘大部制’,但环保部被进一步细化,有山虞、川衡、林衡、泽虞等四个平行部门,统统归‘地官司徒’领导,其中,山虞的地位最高,美国的学者埃克霍姆称之为世界上最早的‘山林局’。

  然后就是之后的秦朝了,那个时候的环保部就被‘少府’代替了,不过职能更趋向于为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的职能机构,其一就是负责征课山海池泽之税和收藏地方贡献,以备宫廷之用,其二就是负责宫廷所有衣食起居、游猎玩好等需要的供给和服务。

  后来的唐、宋、明、清这些时期,朝廷均设有虞衡司,此司即‘虞部’。”

  张扬嘴里面这一个个部门以及这些部门的职责被详细的说出来,这可是震惊了好大一部分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情况的人,尤其是他接下来所说的话就更是让人震惊了。

  “你们不知道吧?咱们国家古代的环保立法,最早可是能追溯到上古夏代大禹执政时期。

  《逸周书·大聚篇》记载,大禹在任时曾颁发了一条禁令: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纲罟,以成鱼鳖之长。

  西汉刘向《说苑·指武》所记,公元前1050年前后,周文王在攻打崇国时曾出台‘伐崇令’,里面有这样的规定:地面部队进入崇国境内,‘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

  所谓‘毋填井’、‘毋伐树木’,即要求部队不得填埋水井,不得砍伐树木,一句话,不得破坏崇国人民的生活环境和设施。

  当然刚刚所说的这些禁令虽然不是专门为了环保而设定的,但确确实实是起到了环保的作用。

  要说真正的环保禁令那就要说到秦朝了,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城关睡虎地11号秦墓中,出土了一批秦简,其中一部分竹简上记录的是秦国的法律,后整理出了《秦律十八种》。

  有这么一则环保条款是记录在其中的《田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