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商城
主是不信乔小君的能耐吗?”

  “不怎么信。”她道,“蟠儿那边能快一点就好了。”

  公主这性格,说什么好呢?凡事更相信握在手中的刀,而不是别人的口。

  龚香道:“总要鼓动一番,催一催郑王。”

  任何时候,发生在大王身边的事总是最受人关注的,如果是趣闻,更容易被人津津乐道。

  郑王猛然发现,丁强在殿上说的话竟然很快就街知巷闻了!而郑人中也不缺好事之人,不但说中了鲁王的目的是粮食,还开始猜郑王到底会送多少粮食给鲁王。

  没有人认为郑王会不给。

  怎么会不给呢?郑王刚把女儿嫁给鲁王,两国正是交好的时候,鲁王有难,郑王当然要帮鲁王啊。

  至于鲁国使节在殿上是不是狂放无礼,这个倒是没人在意。而且就算使节无礼了,郑王也该宽容使节。

  没人希望听到郑王因为这件事与鲁国断交翻脸。

  郑人也对鲁国的消息从未有过的好奇起来。

  于是大家都知道了,鲁王去年被国中权臣威逼,后来又被流民围城,他又太仁慈不肯把流民赶走,最后粮食被吃空了。

  所以,鲁王才急需粮食。

  郑人哈哈大笑。

  听说鲁王年纪不大。

  听说还是个少年呢。

  怪不得身为大王,却做出这种蠢事。

  还有人说鲁王在王宫里都吃不饱,饿得面黄饥瘦,宫中宫女都瘦得走不动路等等。

  流言越传越离谱,越传大家越相信,如果不是鲁国缺粮,怎么会有这么多商人涌入郑国买粮呢?粮价又怎么会升的这么高呢?

  郑王想找人遏制流言,被人劝阻:“大王,此事未尝不好。”

  因为百姓之前根本不明白为什么会买不到粮食,为什么粮价会突然升高,虽然是春天,但往年春天也没有这样的事啊!

  世家虽然知道原因,百姓们却不知情。

  “民间流言纷纷,却是歪打正着。”此人道。

  百姓们现在知道了,是鲁王没饭吃了,所以才会让鲁人到郑国来买粮,一时之间,把郑国的粮食都买走了。

  一国大王都饿肚子了,那他们就算也饿着肚子,好像也能接受了。

  郑王没想到这件事还有这个好处,犹豫了一下问:“那就由他们去?”

  那人点头:“由他们去。百姓不过闲谈,大王不必挂心。”

  好吧,郑王只好接受了,只是想起百姓们都在议论鲁国的事,就让他心里不痛快,他让人暂时不要把街上的闲话再告诉他了。

  至于给鲁王的“赔礼”,就算他要送去,也没说是今年送还是明年送,过了十年八年的,他再送也不迟。

  郑王是打定主意要赖账了。

  但民间却有人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鲁王说与城等重之物,那谁又知道,与城等重的粮食,到底是多少呢?

  在鲁国,姜旦身边的士子和乐城的百姓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姜智代姜旦出题:“还请各位告知大王,一城中每天所有人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