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质与问
赤身乌发,云鬓斜堆,倒插金钗什么的。

  那曾是先王最喜欢流连的宫室,他在这里,仿佛也成了被神女的神酒留了七年的梁帝,他也曾大发议论,如果是他,必然不会辜负神女的深情,一定会舍下这尘世,追随神女而去。

  现在的郑王只把这座遇仙宫当做招待客人的地方,在这里,总是能宾主尽欢。他偶尔闲暇时也会来这里消遣,却从不许自己沉迷享乐。

  丁强求见时,他刚好与赵荟在这遇仙宫饮酒作乐。

  听到侍人通传,他笑问赵荟:“此人是不是也是八姓后人?”

  赵荟面色沉郁,此时此刻,在郑国遇到八姓,赵荟难免觉得面上无光。不管话说得再好听,他们确实是像丧家之犬一样从鲁国逃走了,背弃鲁国,背弃鲁王,背弃了自己的祖先。

  赵氏七百余年的光荣,就终结在他们手中了。他还记得他年迈的长兄赵肃死的时候,不肯见家中子孙,还趁人不备,亲手用刀划破面颊,意欲割鼻刺目,被人拦下来后,他在床榻上痛哭:“我没有脸见祖宗!没有脸见他们!”

  赵荟在榻旁,黯然无语。

  赵家只错了一步,就再也没办法后悔了。

  是赵家不该从逆?可第一个倒向朝午王的是田家,彼时姜鲜无能,良禽择木,他们也是顺势而为,何况当时从逆的又何止他们一家?

  是赵家不该送女进宫?

  朝午王连待他恩重如山的兄长都能背叛,这种小人怎么能以忠心相待?他们防备此人,难道不是为了鲁国着想?

  似乎每一步走来,他们都没选错。

  ……难道要怪兄长不该带着家小逃出鲁国?

  赵荟想到这里,连忙把这个念头掐掉了。长兄是为了保存赵家才做出这个决定的,难道最心疼的不是长兄吗?是他甘冒千夫所指,也不忍心牺牲家族子弟。

  正因为他们逃出来了,所以赵氏还活着。

  如今的莲花台,只剩下一个龚氏,还是合陵偏支。

  八姓早就没了。

  哥哥也没有错。

  错的是姜氏!

  姜氏气数已尽,才会国统难继,难道不是吗?

  赵荟道:“不过是当年丁氏在外的一支子孙,嫡脉都没了,他们就跑出来冒充八姓,真是丢脸!”

  郑王状似同意的点了点头,指着侧门道:“这种小人,你就不要见了。”

  赵荟也不想遇上丁强,真碰上了,他要怎么陈姓名,自报家门呢?

  他走后,郑王才让人请丁强进来。

  丁强在宫门前深吸一口气,振作精神的进去了。

  赵荟坐在偏殿,郑王体贴她,命宫女在此服侍。美貌多情的宫女温柔似水,环绕着他,体贴着他。

  赵荟渐渐觉得心情好些了,搂住宫女问赵女,“我有两个侄女在王宫里,你们见过她们没有?”

  宫女当然知道两个赵氏,大王是多么喜欢她们姐妹啊,夜夜都要她们相伴。但这二个美人被大王珍藏在深宫中,偶然出来,也乘着华丽的马车,她们是不能靠近的。

  郑王王宫与鲁王王宫不同。赵荟记得在莲花台,并不禁止亲眷与宫中女子相见,应该说姜氏诸王从来没管过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