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争春
�么多人给她消耗,二来她也没把握百分百打赢。何况,两边对战,从来以已之长攻敌之短,她既然看出别国的短处,为什么还要费劲去打仗?他哪里是短处就从哪里攻不就好了?

  所以,她对魏国,就是让人继续买通魏王太后其兄所占据的豫城上下,鼓动豫城太守继续挖自己家的墙角,卖铁卖盐卖粮,卖什么都行,只要是库房里的东西,她统统笑纳,给大钱!

  如果在十年里能带动别的魏国城池太守一起挖自己家的墙角,她就心满意足了,这件事可以长长久久的做下去,就算日后姜旦长成了,这件事也不必停。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魏国上下只要养成这种习惯,魏王要花上百倍的心力去扭转都未必能成功。

  她不介意要花多少钱,不介意从魏国买来的东西她需不需要,亏再多都值得。

  在这之前她只希望魏国王太后与豫城太守能多撑几年,这个计划唯一的缺点就是一旦魏王察觉,在豫城太守带坏其他城池城主之前就一刀砍了他,那就不太好办了。因为再找一个像豫城太守这么心大胆大后台大的人,不太好找。

  郑国……多少有点无处下口。从奇云嘴里听说的郑王是个没什么特色的人,好像也没什么野心。只好先放到一边。

  赵王,这个很简单了,赵王不服老嘛,如果他不是听起来的这么聪明,她都想把奇云送过去了……可惜她试探过奇云一次,人家不肯,人家也不傻,知道这任务是必死的,不过奇云答应替她做一些“益寿延年”的灵丹妙药,看能不能冒充是郑国来的送到赵王面前去。

  不过赵国的问题也很大,那就是赵王与赵国大公子齐昌之间的矛盾,赵王不服老,对齐昌来说一个不服老,对他有敌意,还占着王位不放的大王应该也很讨厌。

  她命人想方设法走通齐昌、寿阳夫人或赵王的门路,打听他们的消息。不过这也是一项长期工作,半点急不得。

  晋王年纪轻,世代受魏国辖制,她希望能挑动晋王对魏王的不满,不必反魏,只要他能心大到意图插手魏国内政,或结交魏国大臣,或支持某一个未来的魏国公子就可以了。

  剩下的燕国,哦,她不知道老燕王还能撑多久,漆四与芦太子哪个先忍不住。

  她隔岸而观,不敢妄动,只敢搞一些小动作。而这些动作可能需要花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才能看到效果。

  这就意味着她要花上三十年的钱,还很有可能白费。

  这么一想,觉得民间那些士子骂她的话好像也不算是无辜的。

  所以她就又想了别的办法。

  从燕地买羊、马、奴隶,从赵地买马、猪、赵女。这些货物看起来并不起眼,都是很紧俏也很时兴的好货,所以就算鲁国境内突然需要很多也不稀奇。

  但奴隶是为了填充姜武手中的军奴,赵女……则是为了填鲁国国内性别失衡的坑。

  她出第一道题的时候,其实并不认为真有人能答得上来,或者他们的答案能排上用场。

  但出人意料的是,田分、刘氏兄弟与顾釜三人的答案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告诉了她一个大问题。

  鲁国国内,男女比例已经达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了。

  顾釜的答案是买的,他的调查方向是世家,应该是几个世家公子合伙答出来的,最后不知为什么,可能是看不上姜旦,他们把答案卖了以后,并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