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殺 后记
净土

  .其实,在当年控制日之国后,老米早就留了一手大ug,别看现在日之国表

  面实力极度膨胀,在经济上隐隐有赶超米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迹象,内里

  因素不排除有老美故意纵容的嫌疑,因为日之国早已陷入对外贸易的螺旋陷阱之

  中.我们常说,米国及米联储的霸地位就是建立在不劳而获地生产数字米元购

  买他国商品必然产生的贸易赤字基石上,而贸易赤字对于米国是不可避免的,米

  国国内根本无法提供生产任何替代性商品,这点毫无疑问,但却被米联储以种种

  手段巧妙的掩盖起来.由于国际贸易是一个严谨的体系,涉及到消费者使用习惯

  、采购商和供货商的人际关系的信任程度,供货品质和数量的长期可靠性.而日

  之国正是具备以上特点才会在对米贸易中挣取海量的贸易顺差,相反米国自身没

  有能力生产格的必需品,所以采购商只能在采取对日之国稍稍涨价的产品提出

  品质要求,而不是立刻跑到非洲草原去找供货商,那既不可靠,也不可能.就

  是这种不对等的贸易体系当中,让米联储生产出来的米元发挥了无可取代的作用

  .因为日之国重度陷入这种螺旋式的金融陷阱中,使日对米贸易顺差非但不会减

  少,反倒会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米国迫使日币升值以减少贸易借口越发有力.

  这种机制上的缺陷,越到最后,破坏力就越强大,从而形成无可逆转的金融风暴

  .当年米国财长及米联储席会同大不列颠,高卢国,德意志(前西德意志)三

  国财长迫逼日之国财长和央行行长签订「广场协议」,这一协议的达成标志着日

  之国向衰落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就在签订协议不久后,日之国就在日币保卫战

  上输得一败涂地,被以米联储为首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行要求进行金融改革,

  而中央银行制度改革更是其中的重中之中.终于意识到这些金融巨鳄那阴险的嘴

  面时,由自民党把持的日之国政坛却显得相当抱团.他们不敢当面与之对抗,但

  为了抗争却使出了让世界上所有人都瞠惶结舌又无话可说的抵制策略.最初公布

  改草金融法桉的前首相龙太郎,在九十年代中期提出过《中央省厅改革基本法》

  ,而这一改革最终目的就是将日之国中央银行改造成一个国有公司,只是保留「

  狭窄业务银行」

  的特色,具体步骤:,央行实行邮政行业管理与经营职能分离.2,实行

  企业化改造...这个法桉的提出表面让米国老大哥满意得不能再满意,因为正

  向着他们所设的最终目标迈进,他们也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对日之国有重大好处

  的,至少日之国的确是在努力改革啊.结果呢?龙太郎还是黯然辞职了,至于所

  提的改革法桉就不了了之.而这只是这个搞笑传统的一个开始,每一届新任首相

  无论怎样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