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_分节
  “此物……姑母从何处所得?”

  郭氏不由她回避:“偶然而得。此乃宫廷禁药,若长期服用,幼童易早夭,即便是强壮的成人,也难以挨过而立之年。”

  郭暄只觉手脚冰凉,她倏然想起东汉皇帝除了开国的两代帝王,剩下的多是早亡之命。最年幼的汉殇帝未满周岁便已夭折……一时之间不敢再想,甚至不敢再问。

  她心事重重地回了自己的住处,因为确认心意而生出的喜悦早已因为这个插曲烟消云散。她将陶瓶在一个极其隐秘的位置,只当郭氏送了她一件珍贵而不可展示的礼物,丝毫没有使用的打算。

  可即便心中有了主意,郭暄依旧坐立难安。她想寻找郑平,却被告知郑平外出,至今未归,只得握着手坐在房内,将郭氏与她说的每一句话都在脑中过了一遍。

  却说郑平去了荀府,到达目的地,还未把位子坐热,就有一个公差打扮的中年人上门,打着曹操的名义来给荀彧送东西。

  那中年人被引进门,见到郑平,只略微一愣,视线在他的官服上轻飘飘地一点,在行了个礼后说明来意,又从怀中取出一只金丝楠木制的小匣来。

  “此乃曹公赏赐荀令君之物,还请荀令君好生保管。”

  中年公差的态度说不上差,这句转达的话却说的意味深长。

  荀家的仆从接到指示,从他手中接过楠木匣,送到荀彧面前。

  荀彧因常年卧病在床,一双手显得略微苍白,他正准备打开匣子,却被旁边伸来的一只手轻轻按住。

  荀彧将目光投向那只手的主人,却见那只手的主人并未看他,正盯着中年公差,清透的目光中携着审视之意。

  “我从未在丞相府见过你。你是哪个曹的公差?”

  被人质疑,那公差不见任何异色,看似客气实则强硬地道:“仆为丞相处理非常之事,平日不在衙中,与县侯自是难得一见。”

  郑平又道:“除了这个匣子,丞相可还让你带了别的话?”

  中年公差缓缓道:“丞相只说了一句话:‘晏子见疑,出奔乎’?”

  荀彧面色骤然一变,捉着匣子的手亦随之一颤。

  郑平身为秘书令,又兼管禁中文事,近些年来与太史令共同编撰当朝史籍,整理、编修前朝文载,对先秦的历史典故烂熟于心,一听这话便知道是哪里的典故。

  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士大夫,最为人称道、广为人知的便是《晏子使楚》这个典故。

  而“晏子见疑”,说的是晏子被齐景公猜忌,立即出逃,准备离开齐国的故事。这个典故中还有一位叫北郭骚的名士,为了留下晏子,用性命为晏子的清白作保,最终惊动了齐景公,将晏子请回。

  如果曹操让人带的当真是“晏子见疑”的典故,显然是用齐景公自喻,用晏子喻指荀彧。

  若按整个典故的结果看,似乎能把曹操的这句话理解成退让:齐景公哪怕有私欲,终究是个明主。他认错请回晏子,晏子最终也回到了齐国,继续为齐国出力。除了死了一个杀身成仁与北郭骚,可以说是和好如初。

  然而,如果曹操的用意是请回荀彧,他让公差传的话应当直接是“晏子见疑,去而复返”之类的既定语句,而不该是个不确定的疑问。

  或许也可以理解成征询意见,暗中询问荀彧是否“和好”。可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