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迁都北平
  “好!”朱棣拍掌道,“我朱棣从不曾忘记祖先,也不曾忘记先人们对我古老的华夏帝国曾经作出的贡献!这 ' 英魂纪念碑 ' 上的碑文,就如此铭刻!”

  “纪念碑的设计基本没什么了,不过还有一点。』”见到朱棣脸上的笑意,朱松趁热打铁,“如今南京城的 ' 英魂纪念碑 ' 矗立地点已经选定了,那北平城的呢?”

  “北平城……”朱棣稍稍沉默了半晌,道:“朕有件事情已经琢磨了许久,既然今日松弟提出了在北平城建造 ' 英魂纪念碑 ' 之事,那朕索性便一起提出来吧!你们觉得,这南京城如何?”

  一众文武大臣们相互对视了一眼,不清楚万岁爷这句话什么意思。

  “南京城?很好啊!”朱松毫无所觉地说道,“南京城气候温暖,山好水好,人杰地灵的,有什么不好的?”

  朱松这货这张嘴也真是够厉害的,全都夸奖的词,没有一句含贬义的。

  朱棣撇了朱松一眼,没有说话,只是将眸光投向了解缙以及姚广孝他们。

  老和尚是跟着朱棣从北平一路南下杀到了南京,所以他对南京没啥感觉。

  上前一步,姚广孝咧嘴道:“这南京城依钟山,临长江,越王勾践在此筑城以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真要说起来,可以算得上是我大明古都之一,这南京之地又多文人墨客,自然是我大明的精华之地。”

  就在众人以为这就是姚广孝的答案的时候,姚广孝却继续道:

  “但是,不可否认的!南京之地莺歌燕舞,太过陈朽了,我大明文武百官、商贾贵族们,在这南京之地已经被消磨了以往的锐气,百姓们虽说富足,但是却太过安逸了。若要比较的话,和尚我倒是觉得北平府的人要比南京城的人要懂得吃苦!”

  “我不同意姚大人的说法。”解缙站了出来,道:“南北两方各有各的优势,岂能彼此相比呢?南京城乃是六朝古都,相比起其他的府城来,承载了更多的历史以及人文。而北方呢?亦有颇多古都,所以说两者没有可比性。”

  “不错!”杨士奇慢悠悠地开口道:“而且方才姚大人所言,这南京城中抹掉了更多人的锐气,但是下官以为,抹掉更多人锐气的应该是人心才对。”

  “哎!”就在此刻,朱棣叹了口气,道:“南京是朕的伤心之地,当年许多的事情都生在南京。再有,朕以为南京纸醉金迷,容易消磨志气,朕倒是有意

  迁都于北平,回到当初朕一直在的地方。”

  “什么?”

  “迁,迁都?”

  “万岁爷,您三思啊!”

  对于朱棣的这个心思,除了姚广孝、朱松之外,所有人都感到非常惊愕。

  姚广孝是早就知道朱棣的这个心思,而朱松的无动于衷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对于徐晖祖以及解缙他们的表现,朱棣倒是没觉得奇怪,毕竟他迁都的这个想法从未对人说过,实在是因为这件事情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骇人听闻的!

  还有就是,这件事还好是在暖阁之中提出来的,在场的文武大臣们都是朱棣的亲近之人,此事若是在大朝会提出来的话,怕是会引起轩然大波,到时候不仅仅是朝野震动,群臣争议,怕是消息传到民间的话,也只以引起震动来。

  因为这件事情可不仅仅涉及到朱棣自己,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