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明英魂永垂不朽
p;“嘿嘿,还是被你给瞧出来了。”朱松嘿嘿笑了起来,也不装了。

  迅嚼了两下嘴里的点心,朱松这才侃侃说道:“四皇兄,臣弟听闻,在山 . 西承宣布政使司的临汾市境有一县,名叫浮山县……”

  “你先等会!”朱棣突然打断了朱松,道:“郑和,去给解卿准备笔墨纸砚,可不能让松弟白费口舌,将这些东西全都得记下来。”

  “呃……”朱松愣了一下,道:“四皇兄,不至于吧?咱们就是先商议一下,等一切都确认之后再整理出来,不就成了?”

  “哎,至于,相当至于!”朱棣摆摆手,道:“真还不知道你小子,回头朕若是再找你商议此事的话,你铁定又要左推右搡地不想提及。”

  “得,臣弟怕了你了。”朱松一听,还真是这么回事,今天来上这么一出,也不过是心血来潮,再让他搞这么大一票,他还真不想干了。

  没过多长的时间,郑和就为解缙准备好了笔墨纸砚,而且还是一大沓的宣纸,看样子准备得还挺充分呢!

  “行了,你继续吧,这次朕不打断你了。”朱棣摆摆手,示意朱松可以继续了。

  “哎,我这口也干呐!”朱松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道:“浮山县位于山 . 西境西南部,地处太岳山南麓,那太岳山盛产的花岗石乃是质地最为坚硬的,而且那些花岗石能够久经风吹日晒,能够长久留存!”

  说到这里,朱松端起茶盏来喝了一口,继续说道:“而产自大理的汉白玉,亦是以坚硬著称。咱们可以聚集能工巧匠们,采用堆砌的形式建造 ' 英魂纪念碑 ' 。完全由花岗石与汉白玉堆砌,有了这两种石材,完全能够长存拜年,千年甚至是万年。”

  “你这提的难度有点大啊!”朱棣摸了摸下巴,对于这个浮山县他还是晓得的,只是那太岳山的石材可不好采集,而且从朱松方才所说的话来看,拿采用的石材可不在少数,“到时候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啊?”

  “这一点倒是用不着担心。”朱松笑了起来,“四皇兄,你忘了咱们从安南带回来多少的金银?还有咱们在平倭、朝鲜甚至是安南之地的奴隶,这些家伙们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吗?”

  好嘛,朱松这家伙是真狠呐,打算直接从这几个地方调人了。

  不过想想也是,反正这些地方全都成了大明的地界儿,原本倭国、朝 . 鲜以及安南的百姓们,不全都成了大明的奴隶吗?亡国奴,还有什么权利可言?

  再说了,现在这三个地方的百姓们可全都是由大明朝庭在养活,让他们干点活,来换取生活所需品,甚至干得好了,还有可能赏赐他们一点金银,他们又有什么不乐意的呢?

  “啪!”地一声脆响,却是姚广孝拍了个巴掌:“和尚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你没想到的事多了!”朱棣笑看了姚广孝一眼,道:“朕猜,这小子对于 ' 英魂纪念碑 ' 肯定有个全盘的打算,你小子就别藏着掖着了,赶紧说!”

  “行行行,别催臣弟啊!”朱棣顿时讨饶,“这英魂纪念碑啊,应该建在南北中轴线上,呈方形,共分为分台座、须弥座和碑身三部分。其中台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上层小须弥座四周镌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

  九个花环。”

  “这建台座、须弥座以及碑身还能理解,可是这小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