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没有。”万木不敢与主子对视,气势瞬间低了下去。

  “或许是我忘记告诉你了,现在李往昔已经不是议郎职务了,他被升官了。”

  “什么?”万木吃了一惊,好奇地问,“他现在是个什么官?”

  “光禄丞。”

  万木一脸迷惘:“光禄丞是个什么官啊?”

  “光禄勋的二把手,”韶宁和解释道,“低位仅次于光禄卿。”

  万木渐渐瞪大了双眼,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他虽然还是不太明白低位仅次于光禄卿究竟是个什么概念,但仅是听到这“二把手”,就足够他吃惊的了。

  “原来是他……”一旁的伶舟突然一脸想起什么的表情,拍着脑门喃喃自语。

  “你说什么?”韶宁和转过头去看他。

  “哦,没什么。”伶舟又端起药碗假装喝药。

  “要把汤汁全部喝完,不准浪费。”万木惊讶之余还不忘监督伶舟喝药。

  “知道了。”伶舟无奈地叹气。

  于是万木继续刚才的话题:“可是少爷,为什么这李议郎……不是,李……大人会升官升得这么快?”

  “因为他前阵子给皇上出了个好点子,皇上一高兴,就给他升官了。”韶宁和说得轻描淡写。

  但是伶舟心里清楚,韶宁和这话,也就随便打发万木罢了,事情的经过,完全不似他说得这般简单。

  伶舟之前只是觉得李往昔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如今听到“光禄丞”三个字的时候,终于将现实与自己的记忆挂上了钩。

  李往昔此人,前世的闻守绎并未亲眼见过——或者确切地说,也许在朝堂上碰过面,但却从未交谈过——是以印象并不深刻,但这个名字,却是听成帝提起过几次的。

  也就是在两年前的这个初夏时节,亲政快满一年的成帝,想要在文治方面做出点成绩来,但又觉得朝中治国人才太少,敢于提出谏言的大臣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有些官吏抱着安于现状的心态,碌碌无为,得过且过。

  为了鼓励大家进谏,成帝的智囊团提出了很多激励政策,但久久无人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成帝的积极性,让成帝十分苦恼。

  就在这个时候,尚是议郎身份的李往昔,斗胆进宫求见成帝,向成帝献了一计。

  几日之后,李往昔在朝堂之上公然进谏,洋洋洒洒地提出了自己在治国方面的看法。成帝对此给予了较高的赞许,当着众大臣的面,破格擢升李往昔为光禄丞,秩俸千石。

  这一举动令众人叹为观止,也十分鼓舞人心,有了李往昔这样的先例,诸位大臣也不再甘心继续观望下去,纷纷向成帝进谏,甚至一些偏远之地的官吏也千里迢迢来到繁京,只为向成帝进得一言,运气好的或许就能成为第二个李往昔,一夕间鸟雀变凤凰。

  然而,这样的风气毕竟不能长久,一则朝廷将官职和俸禄作为赏赐代价太高,偶尔为之尚可,一直持续下去就不现实了;二则,进谏的人多了,浑水摸鱼或是颠倒黑白的负面现象也便随之显现,以至于官场中人心浮躁,大家只想着如何提出奇思妙想一夜成名,真正务于实事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于是这样的进谏激励政策在实施了几个月之后,又被成帝勒令停止,最终不了了之。

  因献了这一计而被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