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
msp;当夜,一个香包送到了良妃的手里。
良妃看着这熟悉的香包,双目恍惚,握着香包低声垂泪。泪水融入香包之中,散出了一股与香包气味不同的味道,她疑惑之至,小心地将香包拆开,赫然发现其中夹杂着一张镶金的字条。
上面用着刚劲的字体写道:血债血偿!
她顿时大惊失色,这竟然是天子的字迹!
良妃蓦然跪倒,双手捂着眼睑痛哭失声。
当夜,良妃悬梁自尽,待翌日一早,方被人发现,而她人已死去多时。
这发现她自尽之人,不巧,正是得了天子应允,带着晏广余所给的香包去寻她的晏殊楼。
、第七十五章 ·避暑
良妃的死因成为了众人心中的一大悬念。
她的妃位未被废,在冷宫中也没有受到亏待,再有齐王晏广余帮她撑腰,为何她就突然想不通自尽了?
这匪夷所思的自尽原因,天子不知道,晏殊楼也假装不知道。
天子以为晏殊楼是先逼死了良妃,再送香包以让人知道良妃自尽之事。但他却不知,晏殊楼先一步将模仿天子字迹所写的纸条送给了良妃,将逼死良妃的罪名嫁祸到了天子身上。
天子无情借刀杀人,晏殊楼也不必同其讲求道义。
晏广余所赠的香包还在晏殊楼的手里,送到良妃手上的不过是个仿制品,但孰真孰假都无所谓,只要知情人知道,良妃是在看到一张以天子的字迹而写的“血债血偿”的纸条后,方想不开自杀的便好。
当然,为了笼络晏广余之心,天子很明智地封锁了良妃之死的消息,将知情人秘密斩杀,并安排了一个模样形似良妃宫女入住冷宫,代替良妃生活,以免被晏广余发现。而晏殊楼也趁此机会,向天子请命,请其允许自己将良妃带出宫外火葬。
天子既然默许了晏殊楼逼死良妃的行为,自然不希望良妃的尸首被人发现,因此允了晏殊楼的请求。
晏殊楼亲自秘密将良妃的尸首带出了宫,瞒着所有人将其秘密火化,其骨灰放入坛中,挑了一处日日见阳的地方,掘了一个无字碑,将其骨灰坛安葬入内。
对于良妃,晏殊楼说不上恨也说不上喜欢,但既然母妃之死同她有关,那他便不能轻易放过她。其实说到底,“血债血偿”虽然是他所为,但逼死良妃的还是她自己。
身在宫中,晏殊楼早已收敛了那些仁慈之心,将良妃葬在宫外能见日光的地方,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不过,考虑操控人心避免矛盾的因素,晏殊楼也决定瞒着晏广余,时而还让杜明谦模仿良妃的字迹以及口气,偷偷给晏广余送去密信,安抚其心。
这样的处理方法,很好地规避了晏广余同天子的矛盾,也避免晏广余因怨恨而造反。
但良妃死后,天子依旧未立新后与太子。晏殊楼也不急,一直以一个普通皇子的身份,规规矩矩地在宫中活动,不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他每日按时上下朝,看望晏昭其,回府后便同杜明谦卿卿我我,让天子想挑他一些错处都不成。
就这样,彼此间相安无事地过了两年,不知不觉,夏日的暑气拂来,就到了废后故去的第三年。
这两年间,晏广余屡获大功,将边境的外敌驱出境外,安抚流民,在当地百姓口中口碑甚好。
而晏殊楼只在朝中活动,口碑倒是�
良妃看着这熟悉的香包,双目恍惚,握着香包低声垂泪。泪水融入香包之中,散出了一股与香包气味不同的味道,她疑惑之至,小心地将香包拆开,赫然发现其中夹杂着一张镶金的字条。
上面用着刚劲的字体写道:血债血偿!
她顿时大惊失色,这竟然是天子的字迹!
良妃蓦然跪倒,双手捂着眼睑痛哭失声。
当夜,良妃悬梁自尽,待翌日一早,方被人发现,而她人已死去多时。
这发现她自尽之人,不巧,正是得了天子应允,带着晏广余所给的香包去寻她的晏殊楼。
、第七十五章 ·避暑
良妃的死因成为了众人心中的一大悬念。
她的妃位未被废,在冷宫中也没有受到亏待,再有齐王晏广余帮她撑腰,为何她就突然想不通自尽了?
这匪夷所思的自尽原因,天子不知道,晏殊楼也假装不知道。
天子以为晏殊楼是先逼死了良妃,再送香包以让人知道良妃自尽之事。但他却不知,晏殊楼先一步将模仿天子字迹所写的纸条送给了良妃,将逼死良妃的罪名嫁祸到了天子身上。
天子无情借刀杀人,晏殊楼也不必同其讲求道义。
晏广余所赠的香包还在晏殊楼的手里,送到良妃手上的不过是个仿制品,但孰真孰假都无所谓,只要知情人知道,良妃是在看到一张以天子的字迹而写的“血债血偿”的纸条后,方想不开自杀的便好。
当然,为了笼络晏广余之心,天子很明智地封锁了良妃之死的消息,将知情人秘密斩杀,并安排了一个模样形似良妃宫女入住冷宫,代替良妃生活,以免被晏广余发现。而晏殊楼也趁此机会,向天子请命,请其允许自己将良妃带出宫外火葬。
天子既然默许了晏殊楼逼死良妃的行为,自然不希望良妃的尸首被人发现,因此允了晏殊楼的请求。
晏殊楼亲自秘密将良妃的尸首带出了宫,瞒着所有人将其秘密火化,其骨灰放入坛中,挑了一处日日见阳的地方,掘了一个无字碑,将其骨灰坛安葬入内。
对于良妃,晏殊楼说不上恨也说不上喜欢,但既然母妃之死同她有关,那他便不能轻易放过她。其实说到底,“血债血偿”虽然是他所为,但逼死良妃的还是她自己。
身在宫中,晏殊楼早已收敛了那些仁慈之心,将良妃葬在宫外能见日光的地方,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不过,考虑操控人心避免矛盾的因素,晏殊楼也决定瞒着晏广余,时而还让杜明谦模仿良妃的字迹以及口气,偷偷给晏广余送去密信,安抚其心。
这样的处理方法,很好地规避了晏广余同天子的矛盾,也避免晏广余因怨恨而造反。
但良妃死后,天子依旧未立新后与太子。晏殊楼也不急,一直以一个普通皇子的身份,规规矩矩地在宫中活动,不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他每日按时上下朝,看望晏昭其,回府后便同杜明谦卿卿我我,让天子想挑他一些错处都不成。
就这样,彼此间相安无事地过了两年,不知不觉,夏日的暑气拂来,就到了废后故去的第三年。
这两年间,晏广余屡获大功,将边境的外敌驱出境外,安抚流民,在当地百姓口中口碑甚好。
而晏殊楼只在朝中活动,口碑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