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教书先生
也不能对轩儿的先生失了礼数,毕竟要给孩子做个榜样不是。”
青林难得见到江三如此正经,于是和他一起出门,见见那有口皆碑的教书先生。
哥哥嫂子家门口,一位身穿粗布长衫,全身上下,干净整洁的先生正摸着小家伙江轩的脑袋,在说些什么,看他样貌,已过不惑之年,但脸庞依稀有几分书生特有风采和意气。
教书先生见有人来到,对他们施了一礼,道:“请问哪位是江轩的叔叔?”
江三连忙有模有样的还了一礼,道:“我是我是,不知先生为何事而来?”
先生缓缓道:“是这样,清廷城主广建学堂,凡是十八郡愿来上学的孩童,都可以免费进入学堂听课,还会发放笔墨书籍,江轩这孩子一向好学,我特意前来告知,希望你们能让他和其他孩子一般,早日去学堂内读书。”
江三很是替小家伙高兴,城主上官清清做事真他娘雷厉风行,这么快就开始实施了,他笑道:“等他爹娘回来我就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他们肯定会很高兴的,多谢先生了。”
先生笑着摆摆手,“我实在喜欢江轩这个孩子,勤奋好学,一点就透,倘若肯用功,将来绝不会平凡。”
江三笑着点点小家伙脑袋,“听见没,先生叫你努力呢,以后可不许偷懒,要不,叔叔打你屁股。”
小家伙一脸认真,“我会好好上学的叔叔。”
江三摸着他的脑袋,一脸欣慰。
江三对小家伙的喜爱,青林都看在眼里,江三平常大多数都不怎么正经,嘻嘻哈哈,出口成脏,可在江轩面前,都是以身作则,树立一个很有长辈风范的模样,这足以看出,小家伙在江三心中的地位,有多么重要。
要知道当初,江三情愿用自己身体,挡住王家人的刀锋,也不愿小家伙受到半点伤害。
教书先生说完这一切,又跟小家伙江轩叮嘱了几句,才起身告辞。
读书先生要回学堂,江三和青林正好要去王家,便一起结伴,顺路到青阳镇。
路上,江三不时问小家伙在学堂内的表现。
教书先生一一解答,话里行间,对江轩评价很高,而教书先生不时说出的精妙言语,更是让江三打心眼里觉得,这个先生真是位学识渊博的好先生。
用江三的话来说,就是他娘的人好心善懂得多,这种人,活该受人尊敬!
在路上,发生了俩件小插曲,让青林对这位教书先生,极为钦佩。
一,他们行到一个十字路口时,有一个孩童,着急忙慌,差点撞到他身上,先生见状,往回退了俩步,静静伫立,江三好奇询问,先生解释说,那孩子跑的飞快,却不时往身后观瞧,明显是与人在追逐打闹,我们这时要上前,恐怕后面那些孩子,会撞到我们,摔倒在地。
果然,过了没一会,又有三个孩子蹦跳着跑过。
第二件事,几人看到一名七八岁的孩童,在一棵树上偷梨,先生便在原地不动,等那孩童偷摸着下树后,才上得前去,对他好一番说教,说的那孩子只羞愧低头。
江三倒觉得这孩子只是贪吃,并未有什么大错,但他可不想跟先生叫板,于是问道:“先生为何不在那孩子摘梨时加以制止?”
先生道:“孩子在树上,本就紧张,我要是突然开口,孩子必然惊慌失措,万一从树上摔下,摔坏了身子,可就得不偿失,孩
青林难得见到江三如此正经,于是和他一起出门,见见那有口皆碑的教书先生。
哥哥嫂子家门口,一位身穿粗布长衫,全身上下,干净整洁的先生正摸着小家伙江轩的脑袋,在说些什么,看他样貌,已过不惑之年,但脸庞依稀有几分书生特有风采和意气。
教书先生见有人来到,对他们施了一礼,道:“请问哪位是江轩的叔叔?”
江三连忙有模有样的还了一礼,道:“我是我是,不知先生为何事而来?”
先生缓缓道:“是这样,清廷城主广建学堂,凡是十八郡愿来上学的孩童,都可以免费进入学堂听课,还会发放笔墨书籍,江轩这孩子一向好学,我特意前来告知,希望你们能让他和其他孩子一般,早日去学堂内读书。”
江三很是替小家伙高兴,城主上官清清做事真他娘雷厉风行,这么快就开始实施了,他笑道:“等他爹娘回来我就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他们肯定会很高兴的,多谢先生了。”
先生笑着摆摆手,“我实在喜欢江轩这个孩子,勤奋好学,一点就透,倘若肯用功,将来绝不会平凡。”
江三笑着点点小家伙脑袋,“听见没,先生叫你努力呢,以后可不许偷懒,要不,叔叔打你屁股。”
小家伙一脸认真,“我会好好上学的叔叔。”
江三摸着他的脑袋,一脸欣慰。
江三对小家伙的喜爱,青林都看在眼里,江三平常大多数都不怎么正经,嘻嘻哈哈,出口成脏,可在江轩面前,都是以身作则,树立一个很有长辈风范的模样,这足以看出,小家伙在江三心中的地位,有多么重要。
要知道当初,江三情愿用自己身体,挡住王家人的刀锋,也不愿小家伙受到半点伤害。
教书先生说完这一切,又跟小家伙江轩叮嘱了几句,才起身告辞。
读书先生要回学堂,江三和青林正好要去王家,便一起结伴,顺路到青阳镇。
路上,江三不时问小家伙在学堂内的表现。
教书先生一一解答,话里行间,对江轩评价很高,而教书先生不时说出的精妙言语,更是让江三打心眼里觉得,这个先生真是位学识渊博的好先生。
用江三的话来说,就是他娘的人好心善懂得多,这种人,活该受人尊敬!
在路上,发生了俩件小插曲,让青林对这位教书先生,极为钦佩。
一,他们行到一个十字路口时,有一个孩童,着急忙慌,差点撞到他身上,先生见状,往回退了俩步,静静伫立,江三好奇询问,先生解释说,那孩子跑的飞快,却不时往身后观瞧,明显是与人在追逐打闹,我们这时要上前,恐怕后面那些孩子,会撞到我们,摔倒在地。
果然,过了没一会,又有三个孩子蹦跳着跑过。
第二件事,几人看到一名七八岁的孩童,在一棵树上偷梨,先生便在原地不动,等那孩童偷摸着下树后,才上得前去,对他好一番说教,说的那孩子只羞愧低头。
江三倒觉得这孩子只是贪吃,并未有什么大错,但他可不想跟先生叫板,于是问道:“先生为何不在那孩子摘梨时加以制止?”
先生道:“孩子在树上,本就紧张,我要是突然开口,孩子必然惊慌失措,万一从树上摔下,摔坏了身子,可就得不偿失,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