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最后的告别
br />   太后缓缓闭上了双目,有不甘,有愤懑,但最后还是归于了平静。

  洪庆三年,腊月二十九,孝康温肃太后崩。

  后世史书提起这位孝康温肃太后来,都是充满了溢美之辞,说“后仁慈有智鉴,执贞履素,动遵礼度。

  作后作母,帝谘厥谋。好书史,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

  母仪天下,慈德昭彰。

  嘉泰十八年,临危不乱,传位宣德,有匡扶社稷之功。

  后与安烈帝合葬思陵。”

  只有白头宫人,还记得当年那个太后也曾烈性难驯、狂野不羁。

  是什么改变了这一切?

  是爱情吗?

  是家族的荣光吗?

  是拜月的崇高使命吗?

  可能这个谜题只能带到思陵中,让安烈帝亲自回答了。

  正月,除了太后的葬礼,其他事情都是喜乐的,毕竟太后没有亲生儿女为她真心悲痛。

  除了皇帝还有两分真心,毕竟这个女人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从遥远宾州一个小小布商,一跃而成为了九五至尊,成为了天下共主。

  不知她的星命之说,究竟是如何运转,为何在千万人之中独独选中了自己。

  但终究是她,千里迢迢从昊京出发,去宾州接了他们母子回来。

  如今,在“新帝三年而崩”的预言爆发前,又破解了玉芝山的难题。

  太后于他,是比母亲还要重要的一个人物。

  她给了他身份,还给了他希望。

  皇帝想起这些来,便在奠仪上生生掉了几滴泪下来,宫人们也跟着干嚎了几声。

  为此,那些恪守礼教的老臣们也不得不叹服,宣德帝越发有了帝王该有的样子。

  至于其他人,只是礼节性的表示了哀思,维系一个王朝的礼制面子罢了。

  大家津津乐道的是玉芝山重光,这种百年不遇的祥瑞,让大家都起了逸乐之心。

  礼部的杨尚书自从腊月里挨了板子就起不来,加上隔三差五的申斥,正月十五一复朝,他就被迫递了辞职的奏表。

  皇帝立即就准了,也算给了他一个退身的机会。

  礼部的其他官员,看准这个空缺都想着如何钻营,有的甚至在筹划,是不是该邀请陛下去洛州的紫云山封禅,以彰显盛世功德。

  皇帝若是一开心,自己也可以跟着升迁了。

  而吏部的姚尚书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经过了四皇子的事件,皇帝看他是铁了心庇护逆犯,并没有悔过之意,便吩咐了大总管清池去二条司准备着。

  这二条司是不算光明的衙门,但历代帝王也都默许了他的存在,往往都是由内庭太监直接管束。

  太监们的权力可大可小,说大了,那是上达天听、左右圣意;说小了,不过是皇家的奴才罢了。

  但二条司的威力可不小,侦查百官、访查民意,都是他的职能,有关皇室安危的案子,都可以直接抓捕、审讯。

  至于其他案件,若是皇帝一时兴起,越过了刑部和大理寺,也不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