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从零开始
��人分到一百亩地就很高兴了,再多的话,那真是无力管理了。

  有这力气和时间,还不如去更远的地方打只鹿,或者到河里去捕鱼,收获更为便捷。

  在诸多藩国里,耕地是由女子、老人,甚至小孩来负责。

  青壮多半都是去狩猎或捕鱼,一个青壮分到二三十斤鹿肉或鱼肉,就足够一家人吃两天的了。

  秋收的粮食都得储存起来用以过冬,北地的冬季户外零下二三十度极其常见,狩猎不易,就得靠粮食挨过漫漫寒冬。

  北地的亩产,经过测算,至多也才半石,折合就是九十市斤,这还是没去壳的麦子,剥壳之后,剩下四十斤就不错了。

  这与农户们的粗放式耕作分不开,好在还能施点人工肥,多少能给土地增加点营养,不然收成就更低了。

  但架不住耕种的面积极大,家家都是上百亩,每家都有至少三千斤的纯收成。

  精打细算的话,配合鱼肉,吃上一年也是可以的,足以坚持到来年秋收的时候了。

  藩王与郡王们暂时都不会向农户们收粮征税,这些子珉不给自己添麻烦就不错了。

  一亩地能有差不多半石的收成,那真是多亏了老天保佑!

  各类大爷们都有自留地,自己养活自己是完全没问题的,还储存着不少郑芝莞送来的粮食。

  只要子珉们不张嘴要饭,在自己的封地里又由自己说了算,每只藩王与郡王的小日子过地都会相当滋润。

  每天喝着小酒,吃着海鲜,在自己的木屋里,与美丽动人的妃子们打打麻将,好不快活……

  郑芝莞的船队一靠岸,贵人们的娱乐方式便以看一堆报纸、期刊为主了,尽快获得来自本土的新闻更让大家感兴趣。

  粮食获得丰收之后,藩王们的底气也就更足了。

  尽管亩产远远比不了本土,别说江南一带的水田,就算连北方的旱田都比不了。

  但是藩国面积辽阔,每个藩国的面积,再小也跟本土的一隅之地差不太多。

  可人口却少得多,数百里或数千里之内,就这上万人,甚至数千人。

  人口变少了,土地却骤增,供给口粮的压力也就被大幅度地减轻了。

  虽然远远落后于本土,连手工作坊都寥寥无几,更别说大规模的工厂了。

  在就藩之初,还是要脚踏实地,先有立足之地,再徐徐图之。

  三年不行就五年,五年不行就十年。

  头一年,先盖些小木屋。

  第二年,大幅地增加小木屋的数量。

  第三年,将一部分小木屋变成大木屋。

  之后再琢磨盖些砖瓦房子,有条件的话,就修一圈简易城墙。

  总之,在有条不紊地发展下,十年之后,藩国便会有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太子让郑芝莞全年都向北地运输人口与物资,这说明朝廷今后会持续支持诸多藩国的建设。

  &21434&21437&32&32508&33402&25991&23398&32&107&97&110&122&111&110&103&121&105&46&99&99&32&21434&21437&12290一年移珉十余万,十年便达上百万之巨,百年便是上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