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做官要谨慎(求收藏订阅!)
徐君然自然是有着这样一双慧眼的,他很清楚杨维天的用意,也知道,只要自己表现出来足够的能力,起码杨维天还会像现在这个样子保护自己,因为只有依靠自己,他杨维天才能够在武德县这片土地上,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官场毕竟不同于商场,所有的目的只能藏在做法和笑容之间,那是一种心照不宣。官场上讲就的是启承转合,领导的水平和艺术全在于处世要轻重照应,跌宕有致。越深的人,越轻易不让人看出其中的半点玄机。不管是杨维天还是徐君然,都可以说是深谙其中三昧。

  徐君然听到杨维天的吩咐,恭敬的点点头:“书记放心,我马上就去办。”

  离开杨维天的办公室,徐君然脸色平静,他很清楚,杨维天只要看了自己的计划书之后,就一定会同意以公路未来几十年的收益为代价,把这条公路的修建权承包出去,至于前来修路的人选,徐君然已经想好了。自然是曹家的那位曹俊伟曹二哥。他反正在鹏飞那边搞建筑也搞的有声有色,这个买卖又是稳赚不赔的,这种事情还得曹二少出面才好。

  钱不是问题,曹老爷子如今身为分管经济的副总理,有这层关系在,曹俊伟在四大银行,大可以横着走。

  至于秦国同的事情,徐君然自信只要杨维天不是傻子,肯定不会放弃这个全面掌控武德县的机会,只要他努力说服朱逸群,到时候秦国同想要全身而退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整个武德县委当中秦国同的势力,必定会被连拔起。

  至于县冶金厂的事情,倒是让徐君然眉头皱了起来。

  武德县冶金厂如今叫宏发机械厂,在建国之后没多久的时候,大约五几年就成立了。只不过当时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做武德县冶金厂。成立前期的效益还不错,基本上就是武德县的支柱企业,当时只有大学生或者中专生才能被分配到冶金厂上班。可是后来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厂内工人混吃等死的思想,彻底把冶金厂拖垮了。

  徐君然开始对于这个冶金厂并没有在意,因为他觉得这个冶金厂已经没什么值得挽救的了,设备老化不说,产品也不符合市场需要,用不了几年的时间,基本上就是破产倒闭的下场。

  最关键的是,冶金厂一直都是秦国同派人管理着,用县里面一些人的话来说,冶金厂就是秦国同的后花园。

  现实的政治必须讲妥协,讲平衡,不论叫艺术还是叫权术,叫策略还是叫手段,往往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一些道义原则。所以,古往今来,一些清高之士视政治为肮脏的勾当。一些政治理论家、政客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徐君然虽说怀大志,希望能够做一番事业,可他还没愚蠢到替他人做嫁衣的地步。

  华夏的干部太多了,密密麻麻一大片。你不去接近上级,就不可能进入他们的视线,他们就看不到你。不管你怎么努力,怎么廉洁,怎么出色,都有可能被埋没。因此,在一定的阶段前,你必须得去接近领导。当然,这个接近不是让你去做交易,去做买卖,而是要让他们感觉到你的存在,你的优秀,特别是你的忠诚,要让他们感到,你是他的人,或者是他们的人。谁掌权都喜欢用自己人。在一点,古今中外,不管是打着什么旗号的,几乎无一例外。

  但是,官当到了一定的层次,一定的级别,你又不能再去瞎找人了,也不必去瞎找人了。这时,你已经从水下浮到水面上来了;你已经进入他们的视线了。而到了这个层次,只要你不犯太大的错误,怎么进一步使用你、要不要进一步使用你,基本上跟你的个人工作表现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主要是据需要。而在上层,需要这件事情,实际上是非常复杂、非常微妙、非常敏感,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