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疑问(求订阅!)
��牛不相及。

  这才是徐君然如今最为不解的地方,那就是自己究竟是哪里得罪了夏秋实,要让他兴师动众的对付自己。

  不对!

  不是兴师动众!

  徐君然沉思的时候,脑海里面忽然闪过这样的一个念头来,如同黑夜里凭空响起一声惊雷,徐君然的思绪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

  从始至终,杨维天都没有明确说过,夏秋实究竟要怎么对付自己,而且徐君然前世经历了那么多的官场争夺,很清楚官场上的潜规则,其中最重要的是一条就是,不管是什么人,多大的官员,一般来说,不属于自己主管的事情本连问都不问。这叫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官场上的很多事情虽然大家都知道很无聊,但是彼此却都心照不宣,仍然是认认真真的样子。似乎上下级之间就靠这种心照不宣维护着一种太平现象。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是因为官场就象一盘棋,棋子之间相生相克,厉害关系因势而变。

  官场里的许多事情,往往不是由最权威的理论、法规、政策、决策层、领袖人物所决定,也不是由官方有意识的运作所都能够左右的,在这一切的后面,在官场人群包括大官,也包括小官的群体意识深层,还有一种魔力,它是那么无法无天,那么力大无穷,它让官场里的人群是几乎本能地产生冲动,从而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群体处世规则。

  屁股决定脑袋。处于不同职位的人,考虑问题的角度绝对是不同的。徐君然可不认为,自己这么个小人物会让夏秋实牵肠挂肚到兴师动众的来对付自己,很有可能他只是暗示了一下,下面的人自然就会心领神会为他办好。

  也就是说,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找出自己究竟是什么地方得罪了夏秋实。

  到底是哪里呢?

  徐君然苦思冥想了好半天,也没想出到底是哪里跟夏秋实有交集。

  最后在杨维天的目光当中,徐君然老老实实的摇摇头:“杨书记,我是真的不知道哪里得罪了那位大人物。”

  他们两个人都清楚,所谓大人物,自然指的就是夏秋实。

  杨维天叹了一口气,摆摆手:“先不说这个了,大不了我把你调到县委办,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当领导的人不一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至少要深谙世情,懂得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力调动手下人的积极。杨维天就是这样的人,虽说上面点名要动徐君然,可他的打算却是把徐君然调进县委办公室,虽说是冷藏起来,可实际上,却把徐君然放在了自己的身边,从一个侧面来说,这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毕竟哪怕是夏秋实这样的副省长也应该清楚,所谓动一动某个人,在官场来说,要么是把对方彻底的踩死,从官场里面赶出去,甚至让对方身陷囹圄,要么就是把那个人冷藏起来,磨平他的棱角,耗光他的锐气,让一个怀大志的人,变成一个只知道在办公室里面喝茶看报纸的老油条。

  平心而论,前世徐君然养父所经历的的,恰恰就是后者。

  一个怀大志的年轻人,被压在小小的县城几十年,纵然有冲天的傲气,也会逐渐消磨在平凡之中。岁月是把杀猪刀,在容颜上刻下道道皱纹,令人唏嘘,同样也在人的心上刻下一道道痕迹,让人心若死灰。

  杨维天自然不会希望徐君然变成那个样子,他的想法,是让徐君然稍微冷藏一下,消失在某些人的视线当中,然后等李家镇的工作上了正轨,或者武德县的发展上了正轨,看看能不能走一下关系,让徐君然重新再出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