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章 梦想需要勇气
�力情一大早便来到了大亢村,那个动员令里约定的集合地点。之所以选择这里集合,是因为这里宽阔,能容得下很多人,据说数千人都不成问题。

  但是,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一个人也没有,一个人也没有……

  辛力情呆呆地望着苍天,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像山藤一样将他缠绕,缠得他喘不过气来。

  这时,远处走来一名年轻人,背着大斗笠,走起路来昂首挺胸,精神抖擞的样子。辛力情连忙走过去问道:“来报名的吗?”

  年轻人答道:“不是。我是来找人的。”

  辛力情有些失望。

  年轻人看了看远处那几个负责报名登记的工作人员,问道:“你知道哪位是辛力情辛书记吗?”

  原来,年轻人就是县水利局局长推荐来的大学生。

  辛力情说,我就是。年轻人满腹怀疑地望着辛力情:“你?县高官会直接在工地现场?”

  辛力情赶忙招呼着年轻人坐到路边的草地上,攀谈起来。让辛力情欣喜和意想不到的是,眼前这名眉清目秀的小伙子,恰恰是当年为旱灾急死的老农的孙子,叫于安。

  于安自小在大亢村长大,习惯了农村生活的艰苦,也目睹农业灌溉缺水的惨痛往事。爷爷因为大旱急死那年,他已经上中学了。于安家穷,但酷爱读书,他觉得爷爷就是担心大旱失收,影响他学习而急死的。后来更加努力学习,恢复高考那年,于安顺利考上了水利大学。毕业后便分配到县水利局担任技术员。

  于安告诉辛力情,他早就想解决山区人民世世代代未能解决的农田灌溉问题了,常常在工作闲余,独自一人跋山涉水,考察地形。他接到水利局通知的那天起,便踏遍了这一带的山山水水,还进行了必要的勘测和设计。

  辛力情听着,被年轻人的事迹感动得热血沸腾。

  于安告诉辛力情:“渡槽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前县里财力和物资不足的实际,尽量节约材料。”

  听到这,辛力情如获至宝,急切上前,双手抓着于安的双肩说:“这正是我苦思冥想的事,你有什么办法呢?”

  于安笑了笑:“我想过了,可以舍弃传统的外形结构,采取斜拱式和实力重心墩,除几个大跨度外,其余均用无筋拱或少筋拱。这样,既可以使渡槽外表美观、轻盈、壮观,又可以节约材料,减轻财政负担。”

  于安还初步设计出江水向上抽上渡槽高架,通过平流方式长途流入高亢山区的图景。

  辛力情喜出望外,与于安投入地谈论着将来的工程建设,全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快到中午的时候,辛力情起身,突然发现,不知何时,现场已经聚集了很多自愿前来报名的村民们。负责登记的几名工作人员正忙得满头大汗。

  辛力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愣住了似的,环顾着这些自愿报名的农民工人的,大概好几千人呢,密密麻麻的人群,他们草帽布鞋,肩扛着锹,手拿着镢,背着行李,推着斗车……

  有的人正在啃吃着自带的木薯,身边放着自带的锅、碗、瓢、盆……

  几个熟悉的身影,琴音、琴父、老农,等等,他们显然也看见了辛力情,朝着这边走过来……

  辛力情的眼睛瞬间湿润了。

  琴音正在念着刚刚写完的现场采访稿:改变干旱现状,实现温饱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