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打开山门
划方向了。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人很快就要集聚到经济特区来了。

  而你们呢,除了农田包产到户已经起步外,对外界的步伐似乎一无所知。你们存在着浓厚的村庄意识,刚才从小山村回来的路上,听有些干部讲,还存在“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分野和排斥,把合理的商业买卖和流通视作“乞讨”给予赶尽杀绝。这是自我关闭,是固步自封。

  山区如何解放思想?当然是要不断地向外界学习,向更先进、更开放的省城,甚至深圳特区学习。打破常规,打破大家思想里长期存在的条条框框和不适应发展的束缚。

  前些天,我到省城开会的时候,看到远处的广告牌写着:飞向祖国灿烂明天。今天,我也借助这个招牌,寄语大家:带着山区腾飞繁荣的梦想,飞向山区更加灿烂的明天。

  石文渊的总结讲话,赢得场上经久不息的掌声……

  此时,另一个时空,穿越前的琴音、石文渊、辛力情正在探讨一个类似于学术的问题。

  琴音用微信@辛力情,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这历史学家,为什么我们家乡山区的老百姓,世代相传的思想上的闭塞,能够在改革开放初期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得到根本转变呢?

  辛力情回答,这个问题很好,一两句话恐怕很难说明白,但我们的大作家石文渊写过一本名为《打开山门》的书,说的是当时很多领导勤快地往山区跑,及时地将沿海平原地区的思想观念输送到山区。这也许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石文渊补充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山区的干部群众盼望富裕,积极主动地解放思想,向沿海平原地区学习。两者的良性互动,最终让山门打开了。

  琴音若有所思地答道,哦,我有点明白了。如果遇到不明白的,还会问你们。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