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苏东坡
众人来到一个雅致的小间中,只是房间明显十分小,耶律智吩咐那些大汉守在门外,只带那个引起王若钦注意的中年人走了进来,原本跟在白衣公子身后的那些士子在走进流芳阁后都各自散去。所以现在坐在房间里的只有四阁人,耶律智进来之后就打量着这个小小的房间。如果说是一间屋子又不是,她的一面是一个大窗户,在窗前可以看到外面的情景,因为是在楼上,所以当四人坐在窗前时,那位白衣俊秀公子将折扇收起,动作说不出的潇洒。王若钦首先道:“我来为两位介绍,这位是大辽国三王子耶律智,此次前来是有时事要办的,当今圣上命下官接待王子。耶律智朝那位公子点了点头,毕竟自己此来就是要挑战剑圣的,本来还信心十足,可是在见识了白衣人的不凡后,才收起了自大之心,开始正视自己的任务。如今面对一个明显强过自己的高手,如果是开始恐怕会向白衣人挑衅一番,可是现在深知天外有天的他,为了不节外生枝就对白衣人十分的客气。

  王若钦可是知道耶律智的脾气的,见到其对白衣人的态度,不由感到十分的惊讶。不过还是继续道:“至于这位公子,王子或许知道他的师傅苏轼东坡居士吧,他就是苏门四学士中的老四,一身的本领可是尽得苏公真传啊,兼且文才风流,如今可是风靡京师啊,连当今圣上都对其文才称赞不已。是不是啊秦观,秦少游公子。”面对王若钦得称赞秦观只是皱了一下眉头,可见并不喜欢王若钦的夸赞。不过还是朝耶律智点了点头,一点也没有将耶律智的身份放在心上。

  耶律智听到秦观竟然是大学士苏轼的关门弟子,不由又将其高看了一成。因为在其来中原前,萧太后曾将几个要他注意的人物特意嘱咐了一遍,其中就有东坡居士苏轼。在世人的认知中苏轼只是一个文弱的书生,可是做为阴癸派的长老,萧绰可是十分清楚苏轼的高深莫测的,作为在魔门仅次于圣尊的一代高手,他领导的花间派在他手上发扬光大。不仅他本人在读书人中拥有崇高的地位,就是知道他身份的正道人士都对他十分的尊重。毕竟在他的管理下,花间派虽然仍然同正道人士相互争斗,不过是将争斗的场合转移到了文学和官场之上。在他的刺激下宋时大词人辈出,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所以无论是魔道和正道都对其十分的尊重。萧太后年轻之时就差点成为其修炼武功的鼎炉,她对苏轼那一身功参造化的修为可是深有感触。当然耶律智想起萧太后的话,就不由的对秦观道:“果然名师出高徒,母后在我来时就嘱咐我,如果有机会一定要代她向苏师问好,不知苏师……”

  见对方提起恩师,秦观虽然对辽人十分的不喜,不过还是道:“家师在苏园潜修,不便见客”。耶律智也只不过说一下而已,毕竟阴癸派与花间派的矛盾可是不一般的深,作为爱国的一代国学大师,苏轼当然对支持辽人入侵大宋的阴癸派有这深深的敌意,当年还曾亲手击毙一名阴癸派长老,因此虽同为魔门一脉,但是却有不小的仇怨。

  耶律智见对方对自己十分冷淡心中也是大为不喜,自己在怎么说也是一国王公,如今竟然要遭一名士子轻视。于是也不在理会对面的秦观,只是将目光转向窗外,看着大厅中的人来人往。王若钦见两人不合虽然表面劝解,可是心中却是十分的高兴。自己补天道一派实力较阴癸派和花间派要弱小了许多,如今见两人不和却是对自己一派极为有利。

  劝解无效,王若钦也不在浪费口舌,只是品着香茶等着付清晴的出现。

  在众人的盼望中,付清晴终于出现了。她身着白色宫装,轻盈的从楼上飘下落在大厅的中央之地,姿态之美有若谪尘仙子。付清晴盘坐于大厅中央的高台之上,素手轻挥将一大红丝绸揭开,露出一古琴,那古琴极为古朴,没有一丝引人注意之处,可是在场的不少名士,见到此琴也不由的从付清晴的魅力中清醒过来,低呼一声:“焦尾琴”。付清晴也不理会大家的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