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京师波澜熊孩子,弄潮从来无侥幸
msp;包括了他是如何投降的,事无巨细全都说了一遍。

  张小公爷沉默的看完后,那双丹凤桃花微微眯起。

  果然!这世间崛起者,无一侥幸啊!

  这位明吉逾能够在区域两大国夹缝中崛起,最终还累积了让儿子一统地区的实力。

  可见这位老家伙,那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历史多有提及大成就者,无数人去研究大成就者的发迹。

  但很少有人去探究,这些大成就者背后所蕴藏的累积。

  比如,大家都说汉武帝。

  即便是再不喜欢他的,也不得不对于他决胜匈奴敬仰之。

  然而有谁探究过,汉武帝为何能够有如此力量决胜于匈奴?!

  那是因为他的父、祖两代人,给他累积下来了足够的资本让他去与匈奴血战!

  《汉书·食货志》载曰:“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钱都已经多到串钱的绳子都坏了,粮食多到从仓库里面溢出以至于散落在外的腐烂掉。

  这足以说明,当时的大汉富足到了什么程度。

  没有这份的富足,哪里来的汉武帝出征匈奴?!

  打仗是要烧钱的、要粮秣的,尤其是在古代。

  产出比根本就没法跟后世比,他们每次出征所需的粮秣、钱财只会更多。

  战争不仅仅是战争而已,战争是一个国家体系的全面对抗!

  而这种对抗在古代,更多的来自于国家自身的累积。

  明吉逾显然深蕴其中之道,所以他给自己做了足够的累积。

  这份累积终于让他的后代莽应龙,将边上两个互相打的气喘吁吁的地区强国彻底吞灭。

  这是个聪明人呐!

  张小公爷看着李福达的来信,心中轻叹。

  李福达冒险一击其实在被他发现的时候,就已经算是失败了。

  即便是东吁王城撑不住,明吉逾还是有机会率队逃出的。

  逃出后他再与自己边境上的十万大军汇合,留下小股部队层层阻击。

  主力则是立即杀回东吁王城,那即便是李福达拿下东吁王城也极有可能被夺回战败。

  可……即便是如此,又能如何呢?!

  他难道赌一波,大明会因他占据了东吁王城、手握数万残兵而与他谈判?!

  很显然,大明不可能跟他谈的。

  当李福达带着木邦、孟养两土司的兵马来的时候,这件事情就注定了。

  明吉逾选择投降,这是最明智的决定。

  如果注定了要战败,那么手上还有资本的时候投降……

  总比手上彻底的没有资本投降,要好的多。

  不得不说明吉逾这老小子,一定程度上摸到了大明的脉络。

  如果是顽抗到底最终被擒,抑或是被逼投降的待遇不会好到哪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