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皇帝
太皇太后不动声色的问道:“皇帝可是瞧着哪儿不对?”
“非也,”皇帝亲自将纸张交到太皇太后手里,恭敬的说道:“女子识字的本来就少,不说别的,就孙儿的宫妃,能识得字的也就皇后、董贵妃、娴妃、如贵嫔、姮嫔,她们虽是识得字,但写起字来,也多是习得卫夫人的簪花小楷。世间女儿家习字,也多是习簪花小楷、蝇头小楷,如这王公行书的却不多见。”
太皇太后并不关心这纸上究竟是王羲之的兰亭遗迹还是苏东坡的黄州寒食真迹,她关心的是皇帝怎么看这个人,若是皇帝喜欢,那一切都好办,若是不喜欢,那就……只能再加把劲了。她斟酌了会儿子,笑道:“什么字不字的,哀家眼花也瞧不真切,皇帝喜欢就好。”
皇帝是谁,以二十岁之龄打下大邺江山的帝王,御极八年,人心再没有那么懂了。老太太既然有意成全,他又何须推诿?便顺话笑道:“孙儿有意见见这一手王公行书写绝了的宫女,老祖宗舍得不?”
太皇太后笑呵呵的:“见见罢了,那是言丫头的造化,哀家哪有舍得舍不得之说?”摆手朝素满道:“去瞧瞧言丫头,可迷糊过来了?醒着的话就来见见你家主子爷,若是还糊涂着,拿凉水泼醒了再来。”
素满领旨去叫蘅言。
皇帝疑惑道:“怎么还有迷糊不迷糊之说?”
“叫皇帝笑话了,老婆子年纪大了,没那么多规矩,这寿康殿里的丫鬟们,我都是当自己丫头看的。那言丫头,原本是顺天府府尹家的小姑娘,因缘造化入了宫,合了哀家的眼缘,跟在哀家身边伺候着,哀家素来也疼她,就宠得她个泼猴似的没规没距。早上陪哀家用膳时,饮了几杯米酒,可偏偏她是个没酒量的,也不知道省着点,醉得稀里糊涂的。哀家恩准她去歇着,偏她记着哀家昨儿个要吃甜食,就非得熬了紫薯山药汤才肯歇了。”那边素满领着蘅言进来,老太太瞧见了,指着她,颇为嗔怪道:“瞧瞧,路还走得成不?”
皇帝转眼瞧去,一时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