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章 工部尚书和工部侍郎
 在董明看来,这个人是可以拉拢的。

  当然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变法一派,没有合适的人选。有且仅有董明、袁绍、夏允等寥寥数人。可是这些人本身就把持着要害的衙门,不值当的去作甚劳什子工部尚书。

  况且已经有了卢植这个人选,董明再选一个王允,也能在面子上糊弄过去,我们变法一派可不是结党营私之辈。

  四个人选出来之后,郑玄第一个被排除在外。

  一来,郑玄本人不在这里;二一个郑玄的状态让人很是怀疑他能不能做一个两千石的混子毕竟这哥们最近深陷玄学不可自拔,听说已经快想明白了。

  可董明很清楚,他想的再明白都没有用。郑玄注定只能是一个学者,不可能是一个好的官员的。他第一个被排除在外,也算是情理之中了。

  就算郑玄成了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在此时也不会有什么卵用。顶多在后世的课本上,被按上一个中国古代唯心主义代表人物的头衔,然后加入中高考必考豪华套餐。

  第二个被排除在外的就是王允。

  能成为最后四个人之一,也算是给董明的面子了。王允之前因为十常侍的事情,跟刘宏的关系不太好。这事儿刘辩还记着呢,所以对王允不是很感兴趣。杨彪、袁逢等人自然也不会让王允上位。

  从立场上来说,他们都是世家大族出身,在官场上是一派的。但是从家族利益出发,杨家也好、袁家也好,见不得王家在朝廷上出一个两千石的大员。

  虽然两千石都是荣誉职位,没有实权的混子。但是正是这些混子,变相的成为左右整个天下大势的小团体。君不见每一次有什么事情要商议的时候,都是这些两千石以上的高官跟刘辩一起开小会定下来之后,才会拿到大朝会上说吗?

  不负责具体的事情,又什么事情都能有建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这才是如今朝廷上,真正的权力。

  王允若是成了工部尚书,王家立马就往上走了一个台阶。太原王氏本就时代官宦,若是此时出了一个两千石,那往后王家就真的起势了。

  一如当初的陈家。

  最后只剩下孔融和卢植两个人。

  结果是,卢植做了工部尚书,孔融成了工部侍郎负责具体的实务。董明对这个结果也没什么不满意的。孔融这个人吧道德水平很高,但是他的能力就有待商榷了。他做了工部侍郎,倒是不用担心有什么腌臜事,唯一可以担忧的,就是孔融会不会拖了工部的后腿。

  但,这事儿,还是有解决和补救的办法的。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