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章 为了大运河设立一个新的衙门?
>
回到了殿内,等到所有人都看完了材料,董明快睡着了。
刘辩更是早就坐不住了,看到所有人都看完了,他马上开口道:“诸位也不用有什么负担,材料也看完了,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吧。这是国家大计,每个人都能发表意见!不管说什么,朕都不追究。”
董明听到这里点点头,漂亮话说的不错,有进步。
刘辩话音一落,就有人开口了。
“老臣以为,这大运河的确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但有一点,整个工程太过浩大,朝廷能否负担呢?”说话的是袁逢。
董明知道这位不是反驳,是就事论事,因此便温言解释道:“所以计划中把整个工期给拉长了,甚至还能继续拉长。咱们可以用一代人来开凿大运河,工期延长,每年投入的数额就没有那么多,所以朝廷肯定是负担的起的。”
“这一点老夫也看到了。”袁逢对董明拱拱手,道:“不过就算如此,这也意味着,接下来最少二十年的时间里,朝廷会有一部分收入投在了大运河项目。谁能保证这二十年的时间朝廷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呢?若是哪一年钱投下去了,却出了乱子,朝廷没有了粮食钱财去应对该如何?”
这倒是个问题,不过董明怎么可能会被问住呢。
“每年朝廷的财计都是计划好的,肯定会预留应对紧急情况的物资和钱财的,大人不必担忧这个。”董明笑着说道:“况且,只要变法继续下去,未来二十年之内,朝廷不会缺钱的。”
甭管是不是,先自信一波再说。
“既然如此,那老夫没什么问题了。”袁逢对董明点点头。
董明看向其他人。
“在下支持开凿大运河,在这一点上没什么问题。不过某倒是想问一下其他的事情。”刘备站起来说道。
“说吧。”刘辩笑着对刘备点点头。
刘备开口道:“是这样的,尚书令的这份计划书,臣仔细看了一遍。私以为没有任何问题。微臣想问的呢,其实是谁来负责这件事?这种事情,让谁负责都不好吧,毕竟一干就是二十年。不是下官乌鸦嘴,这种工程只能交给老成持重的同僚,可是老成持重的同僚能不能坚持二十年呢?臣觉得应该专门成立一个衙门负责大运河的建造。”
刘备的话,说的董明差点笑了。
意思很简单,这事儿要做二十年,还是个大工程,只能找靠谱的臣子负责,起码得是个两千石,才能统筹全局。可是靠谱的两千石大臣基本上年龄都大了,若是接手了这样的工作,那下半辈子都得折里面。
甚至能不能活到工程结束都不好说。毕竟大运河工程过手的人力、物力、财力实在是高的可怕,最后得到的功绩也是大的可怕。谁都想分一杯羹,若是让某一个人负责,不出三年就得被人用各种方式扒下来。
好一点的告老还乡,差一点的就直接去见先帝了。而且这种争夺一定会影响到大运河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工期。
还是整一个衙门好,大家都往里面塞人,压力分担,功劳也都分润一些。这样一来大家伙都开心,也不会误了工程。
刘备话音一落,在场的大臣们,都表示同意。大家都不是傻子,非常明白刘备的意思。事实上,如果刘备不提的话,董明也会提出来这一点的。
大家都这么说,刘辩自然不会反对:“卫将军说的有理,既然如此,诸�
回到了殿内,等到所有人都看完了材料,董明快睡着了。
刘辩更是早就坐不住了,看到所有人都看完了,他马上开口道:“诸位也不用有什么负担,材料也看完了,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吧。这是国家大计,每个人都能发表意见!不管说什么,朕都不追究。”
董明听到这里点点头,漂亮话说的不错,有进步。
刘辩话音一落,就有人开口了。
“老臣以为,这大运河的确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但有一点,整个工程太过浩大,朝廷能否负担呢?”说话的是袁逢。
董明知道这位不是反驳,是就事论事,因此便温言解释道:“所以计划中把整个工期给拉长了,甚至还能继续拉长。咱们可以用一代人来开凿大运河,工期延长,每年投入的数额就没有那么多,所以朝廷肯定是负担的起的。”
“这一点老夫也看到了。”袁逢对董明拱拱手,道:“不过就算如此,这也意味着,接下来最少二十年的时间里,朝廷会有一部分收入投在了大运河项目。谁能保证这二十年的时间朝廷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呢?若是哪一年钱投下去了,却出了乱子,朝廷没有了粮食钱财去应对该如何?”
这倒是个问题,不过董明怎么可能会被问住呢。
“每年朝廷的财计都是计划好的,肯定会预留应对紧急情况的物资和钱财的,大人不必担忧这个。”董明笑着说道:“况且,只要变法继续下去,未来二十年之内,朝廷不会缺钱的。”
甭管是不是,先自信一波再说。
“既然如此,那老夫没什么问题了。”袁逢对董明点点头。
董明看向其他人。
“在下支持开凿大运河,在这一点上没什么问题。不过某倒是想问一下其他的事情。”刘备站起来说道。
“说吧。”刘辩笑着对刘备点点头。
刘备开口道:“是这样的,尚书令的这份计划书,臣仔细看了一遍。私以为没有任何问题。微臣想问的呢,其实是谁来负责这件事?这种事情,让谁负责都不好吧,毕竟一干就是二十年。不是下官乌鸦嘴,这种工程只能交给老成持重的同僚,可是老成持重的同僚能不能坚持二十年呢?臣觉得应该专门成立一个衙门负责大运河的建造。”
刘备的话,说的董明差点笑了。
意思很简单,这事儿要做二十年,还是个大工程,只能找靠谱的臣子负责,起码得是个两千石,才能统筹全局。可是靠谱的两千石大臣基本上年龄都大了,若是接手了这样的工作,那下半辈子都得折里面。
甚至能不能活到工程结束都不好说。毕竟大运河工程过手的人力、物力、财力实在是高的可怕,最后得到的功绩也是大的可怕。谁都想分一杯羹,若是让某一个人负责,不出三年就得被人用各种方式扒下来。
好一点的告老还乡,差一点的就直接去见先帝了。而且这种争夺一定会影响到大运河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工期。
还是整一个衙门好,大家都往里面塞人,压力分担,功劳也都分润一些。这样一来大家伙都开心,也不会误了工程。
刘备话音一落,在场的大臣们,都表示同意。大家都不是傻子,非常明白刘备的意思。事实上,如果刘备不提的话,董明也会提出来这一点的。
大家都这么说,刘辩自然不会反对:“卫将军说的有理,既然如此,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