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这里听戏了,没帮上什么忙。”

  贾环点头,忙嘱咐道:“这话可别外传,我姐姐还要嫁人呢。”

  耿源不满地嘀咕道:“我是这么多嘴的人嘛。况且这样的姑娘怎么可能嫁不出去。”

  此事就此揭过。但是王熙凤回到了贾府就没有这么好糊弄过去了。

  “琏二奶奶回来了。”

  贾母听到凤姐回了府,高兴地坐直了身子,笑问:“就说凤丫头那张巧嘴,这回应该是带着探春一起回来的吧?”

  本来进来报信的丫鬟还高兴自己有个在老太太面前露脸的机会,只是这么一问,她就愣住了。只好支支吾吾地答道:“奴婢没有看得真切,不过似乎只有琏二奶奶一个人。”

  贾母一听,这还了得,忙叫凤姐进来。

  “凤丫头,这是怎么回事?”

  凤姐在下首看到贾母脸色不好,心中暗道:“坏了。”但面上还是笑着答道:“知道老祖宗您心疼孙女,只不过今儿个实在是不方便接她们回来。”

  “此话怎讲?”

  “这环儿刚刚回来一天,还没来得及享受到团聚呢,我这就贸贸然去了,可不是要挨骂的嘛。也是孙媳妇我想着老祖宗向来心软,肯定见不得她们满腹心思的回来,于是经不住他们说软话,所以就答应过些天再说了。”凤姐说着,还假意地用帕子沾了沾眼角,“要我说,那赵姨娘和探丫头这么些天也都不好过。老祖宗是没见到啊,那一个个瘦的,真是可怜见的。”

  贾母听着凤姐这般带着恭维的话,想想这是这么个理,遂也没有追究,只是不满道:“下次可别这样了。就算是想着团聚,也可以在我们府上团聚啊。谁还能拦着不成。”

  凤姐见贾母虽然面色不虞,但是明显是不打算追究的语气,于是笑道:“还是老祖宗考虑得周到,像我们这般年轻不经事的,果然还是要好好磨练。”

  若是平常,贾母肯定要顺着说笑两句。只是今天,她心情不美,虽然缓了脸色,但也不欲多说,只是挥手让凤姐下去。

  贾府中向来是没有秘密的地方,不过一会功夫,府中人都知道了凤姐并没有把探春母女接回来。当然因此说什么的都有,大多数人还是眼红探春摊到了个好弟弟,却只能在一边酸酸地嘲讽两句“好个忘恩负义的三姑娘”。

  也有为此幸灾乐祸的,比如眼前这位禁足在室内的王夫人。

  “哼,做了那等事情,还巴望着能把人接回来,真是做梦。”王夫人轻抚着手中的佛珠,笑道。

  “老太太也是想着能让贾府沾一些好处。”周瑞家的这次不敢在一旁煽风点火了。王夫人是主子,犯了错最多也就是个禁足,但自己可是个奴才。虽然平日里可以仗着王夫人的面子在府中横行霸道,但是主子一旦出了问题,第一个讨不到好的就是自己。就比如这次,自己就是被二老爷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并且被警告道“若是再有一次,就把你们一家都赶出府去”。

  “哼,那也是他贾家的好处。我自己的嫡亲姑娘是贤德妃,宝玉也是个聪明好学的。什么时候需要沾那个上不得台面的小崽子的光了?更何况还是两个养不熟的。”王夫人想到这点就气得肝疼。明明元春是皇帝身边的宠妃,甚至今年过年就可以回府省亲,自己这个妃子的亲生母亲竟然因为一个庶子就被禁了足。不过一个小小的伯爵罢了,竟然这般张狂!

  周瑞家的不敢接话,她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好歹有些见识。就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