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人一一诊过,也没诊出什么病症来,不过开些保养方子叫诸人多加保养罢了。

  薛衍见状,这才渐渐放下心来。然后把心思又放到了汴州的经营建设上——

  前文说到薛衍有感于汴州的水路便利,曾想在汴州兴建船厂海坊,且想发展海运。只是朝中上下莫衷一是,永安帝也任由薛衍折腾罢了。

  那薛衍依靠着后世的种种资料,果然将几种易于建造的船行图纸画了出来,又命汴州官员在全国各地搜寻长于造船之工匠,甚至还将消息散步至大褚周边属国,用优厚的“福利待遇”吸引各国的能工巧匠投奔汴州。

  又有魏子期有着后世的记忆,可以配合薛衍的动作,不知从哪个犄角旮旯里找到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的人,种种便利之下,此事进展的越发顺利。

  直至永安五年的年底,汴州船厂竟然真的造出第一艘海船来,算是给永安帝的新年贺礼。

  这艘海船被永安帝亲自命名为永安号。而这艘海船的第一趟航行,则是兴大褚之威,载着一船的货物以汴州的名义到周边属国互通有无去了。当然,尾随在永安号之后的,自然是汴州以及大褚各地的商家们自造的随行商船——虽然算不得正经海船,但是用来进行航程比较短的海上运输还是没有问题的。一直以来,大褚的各个商家都是用这种方法与周边属国“互通有无”的,这也不足为奇。

  只是现下的大褚官民们自然都想不到,这是因为这一个小小的改变,却推动了大褚朝在陆路上的无敌之后,进一步的发展了海上贸易。更成为大褚有别于其他朝代,颇为重视海上贸易的一个□□。至于之后围绕着海上贸易而出现的各种蝴蝶效应,此刻自然不必多说。

  如今且说永安六年元月,魏皇后正在立政殿接见妃嫔诰命,处理过年事宜。当中正说道正月十五上元节该如何筹办,魏皇后突然觉得一阵眩晕,旋即眼前一黑,登时倒地不醒。

  在座妃嫔诰命见状,不由得将一个魂儿吓走了大半个,忙的喊御医过来为魏皇后诊脉。岂料十来个御医为着魏皇后诊了四五遍脉,仍旧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更糟糕的是昏迷中的魏皇后竟然开始发热了。

  消息传到前朝,永安帝大为震怒,忙的匆匆赶制立政殿,接连处置了好几位太医署的御医,因想到上清观的缥缈真人与孙真人长于诊脉,前太医署医政孙仲苗也在上清观陪他哥哥,当即命小太监至上清观传旨,请两位真人入宫替魏皇后诊治。

  小太监闻听圣人之言,忙打马出宫至上清观传旨。哪里知道缥缈真人与孙仲禾孙仲苗两兄弟早在两个月前就离了上清观,至东都洛阳寻友去了。

  这下子众人都急了,忙派人八百里加急至洛阳传旨,将两位真人并前太医署医政接回洛阳。

  因着这些年薛衍发明了“水泥”之便,如今从洛阳到长安的这一条官道极为平整。倘若是大军疾行,不过一日就能抵达。

  所以永安帝派去洛阳接两位真人并前太医署医政的车马也在次日晚上回到太极宫。

  事态紧急,永安帝甚至等不得两位真人洗漱已毕,就这么风尘仆仆的将两人引到了立政殿。彼时魏皇后已经昏迷了三天三夜,在诸位御医的竭尽努力下,高烧倒是退了,然而还是昏迷的时候比醒着的时候多。

  太子与越王、九皇子并魏皇后所出的几位公主都跪在魏皇后的榻前侍疾。永安帝立在内室焦躁不安来回踱步。平阳长公主和薛绩,镇国公魏无忌夫妇并其子魏子期魏晋也都守在外殿。太上皇年事已高,到不曾亲至,却也不断打发小太监在兴庆宫和太极宫两头跑,不断的传递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