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再见耿一民
�马虎,他再没什么头脑,在耿一民身边久了,也多少猜得出耿一民接见林泉的用意。特别他从丁向阳那里知道耿一民中午的时候,跟林泉、赵增单独谈论将两个多小时。

  耿一民站在窗前,看见林泉提着公文包下了车子,这才转身回到椅子上坐下来,赵增坐在沙发上,正在阅读市委办下发的文件,陈燕跟耿一民的爱人张友兰聊刚才看的电视剧。陈燕是耿一民的外甥女,比赵增小三岁,刚过三十岁,打扮洋气,养得又好,面白肤嫩,看起来只有二十五六岁,一点也看不出是生过小孩的人,蜷着腿跪在沙发上,门铃响时,没想着起身去开门,头乱转着找保姆的身影。

  “林小仨怎么来了?”陈燕不知道耿一民、赵增正等着林泉,见林泉跟在杨昆后面进门,惊讶的坐直身子。

  “陈燕姐也在这里,学校刚放假,我过来看看耿叔叔、张阿姨。”

  张友兰有些疑惑的看着林泉,想不起来哪里冒出一个侄子来。

  “他是陈然的外孙,林铭达的儿子。”耿一民站起来。

  “长这么大了,在街上真不敢认。你是林铭达的老二吧,燕子怎么叫你林小仨啊。”

  耿一民倒知道其中的故事,笑着解释:“陈秀是陈然的小仨儿,陈然最疼陈秀,也最疼这个外孙,所以就也给他取了个小名叫小仨。”瞥了一眼林泉手里的公文包,“赵增,我们到书房去。”说着,径直走向书房。

  耿一民在宦海沉浮几十年,林泉知道自己在他面前装不了假,虚伪客套只会惹人生厌,径直将檀木匣子取出来放在桌上,转述一下姥爷的意思。

  耿一民熟悉的打开暗锁,这只檀木匣子还是他当年连同那枚印玺一起送给陈然的。名单压在印玺下面。事情到了这一步,耿一民倒不急着去看名单上的人名,将那枚印玺拿在手里,慢慢的转着,从各个角度欣赏印玺。当年陈然六十岁大寿,耿一民将这枚最喜欢的印玺送出去,今天又回到自己的手里,代表着什么?陈然也承认自己在静海的地位,不然不会将这枚印玺回赠给他。

  如果说陈然推荐的人真堪大用的话,许多问题会变得简单得多。耿一民踌躇满志的打开那张名单,一边看一边低头思量,左手指节有节奏的敲打着书桌。

  赵增松了一口气,他早就摸透耿一民的脾气喜好,知道耿一民对这份名单很满意,那么这份名单上的一些人,在下一次市委扩大会议,就可能会成为静海市的新贵。陈然虽然没有政治上复出的可能,但是陈家的影响力会借着这次机会有所恢复。

  耿一民知道林铭达的脾气,老丈人的账他都不买,老同学估计也不会给好脸色。耿一民也不敢贸然邀请林铭达到家里参加私宴,免得被他拒绝了,他这个市委书记脸上无光,但是单独宴请林泉又显得有些不伦不类。耿一民一点也不担心陈家会借这次机会恢复一定的影响力,陈然能这么快的拟定出这份名单,表明他的政治智慧一点也没有退化,反而有一种站在局外一览全局的豁达。

  耿一民希望陈然的政治智慧与影响力对自己在静海巩固地位能有帮助,现在就要好好笼络林泉。林泉这次到市委办实习,等他毕业还要过两年,耿一民也不知道他最终会不会走上仕途,听赵增提起,林铭达似乎很反对他这个养子进入仕途。

  还是坐着杨昆开的尼桑车从花园街五号出来,林泉回到家时,忙碌一天的疲惫就涌上来,看见父亲林铭达坐在客厅里看报纸,唤了一声,推门看见小初已经睡熟了,嘴巴微微呶着,好像在梦里还在埋怨林泉将她跟陈晨丢在酒楼里。

  林泉凑到父亲身边,往报纸上看了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