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节
��文。
曹,会不会找个借口,将这个已经是平民的前大将军给咔嚓了?
可是孙权都已经随着大军回到了许昌,江东诸地都已经被新来的北方官员塞满,还是没见什么动静。
张锋还活得好好的,只是没什么自由。不是与家里人呆在一起相妻教子,就是应魏王之命随侍身边。
软禁。
这也算是个不错的结局。
就在人们都已经淡忘张锋的事时,曹昂从北方大胜而回,带来了一万余匹骏马和夫余人的降表。
紧接着,夏侯惇带着夏侯称、夏侯霸两兄弟,从荆南带来了刘备的降表。
在四面楚歌的形势下,远在川中的刘璋也不得不降了。
眼看着大汉又将统一,就连没有丝毫权力的刘协也不得不做做姿态,于太庙祭祖,告慰列祖列宗。
接着便是一系列的人事变动。
曹昂的魏世子地位无人可及,已经放下兵权,进入朝堂,准备走他爹当年的老路——丞相。
只不过在这之前,他会有一系列的铺垫。他要先从太史丞做起。
就算他也为张锋求情,却也是碰了一鼻子的灰。
说实话,现在也没有人认为张锋如果重掌兵权,有多大用处,天下已定,难道派去深山里剿匪?
司马懿虽然参与了张锋和郭嘉的密谋,却没有任何处罚。他被定为钦差,出使久已闭塞的西域。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早上。
赋闲已久的张锋又被魏王召唤。
虽说他已经没有官职在身,人们依然很敬畏他。一来他还是曹的女婿。二来嘛……
谁也不敢说他这辈子没机会起来了。
没见曹洪、在夫余打了胜仗的吕布等老是往他家跑?
张锋洗漱干净,步入魏王府中。
这一次,曹昂也在,还有程昱和郭嘉。
程昱已经乞骸骨,三月底就会回家养老。曹赏赐了大批的金银珠宝,准备让这位第一位正式的谋士衣锦还乡,他已经七十多岁了。
“知机到了,那就坐吧。”尽管张锋无官无职,这并不能影响曹的决定,他习惯决定一些重大事情时有张锋在场——或者是那天张锋的话警醒了他。
夏侯惇兄弟也在。看了看张锋一眼,没有说话。只是气色很不错。
“虽然孙权、刘备已降。”曹的脸色最近也是好了许多,毕竟好事连连,就算是被喜气所冲的。“可是此二人不比刘季玉性弱,久怀雄心,必不肯屈居人下。可又不能擅杀。”
“天下都知此二人降于孤,转眼之间又将其杀掉,未免太没有容人之量。仲德,奉孝,可有好计?”
在这之前,张锋就想好了办法,就知道有一天这两人肯定会落在曹手上,只是不知道死活而已。
在曹终于问到他头上时,不急不徐的作了个揖:“魏王殿下,草民倒有一计,既不用杀,也不必担心此二人还有机会卷土重来。”
“哦?”曹眼睛一亮,这就是他的想法,不杀,也不用担心他们还会造反。
“魏王可还记得建武中元二年?”
曹,会不会找个借口,将这个已经是平民的前大将军给咔嚓了?
可是孙权都已经随着大军回到了许昌,江东诸地都已经被新来的北方官员塞满,还是没见什么动静。
张锋还活得好好的,只是没什么自由。不是与家里人呆在一起相妻教子,就是应魏王之命随侍身边。
软禁。
这也算是个不错的结局。
就在人们都已经淡忘张锋的事时,曹昂从北方大胜而回,带来了一万余匹骏马和夫余人的降表。
紧接着,夏侯惇带着夏侯称、夏侯霸两兄弟,从荆南带来了刘备的降表。
在四面楚歌的形势下,远在川中的刘璋也不得不降了。
眼看着大汉又将统一,就连没有丝毫权力的刘协也不得不做做姿态,于太庙祭祖,告慰列祖列宗。
接着便是一系列的人事变动。
曹昂的魏世子地位无人可及,已经放下兵权,进入朝堂,准备走他爹当年的老路——丞相。
只不过在这之前,他会有一系列的铺垫。他要先从太史丞做起。
就算他也为张锋求情,却也是碰了一鼻子的灰。
说实话,现在也没有人认为张锋如果重掌兵权,有多大用处,天下已定,难道派去深山里剿匪?
司马懿虽然参与了张锋和郭嘉的密谋,却没有任何处罚。他被定为钦差,出使久已闭塞的西域。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早上。
赋闲已久的张锋又被魏王召唤。
虽说他已经没有官职在身,人们依然很敬畏他。一来他还是曹的女婿。二来嘛……
谁也不敢说他这辈子没机会起来了。
没见曹洪、在夫余打了胜仗的吕布等老是往他家跑?
张锋洗漱干净,步入魏王府中。
这一次,曹昂也在,还有程昱和郭嘉。
程昱已经乞骸骨,三月底就会回家养老。曹赏赐了大批的金银珠宝,准备让这位第一位正式的谋士衣锦还乡,他已经七十多岁了。
“知机到了,那就坐吧。”尽管张锋无官无职,这并不能影响曹的决定,他习惯决定一些重大事情时有张锋在场——或者是那天张锋的话警醒了他。
夏侯惇兄弟也在。看了看张锋一眼,没有说话。只是气色很不错。
“虽然孙权、刘备已降。”曹的脸色最近也是好了许多,毕竟好事连连,就算是被喜气所冲的。“可是此二人不比刘季玉性弱,久怀雄心,必不肯屈居人下。可又不能擅杀。”
“天下都知此二人降于孤,转眼之间又将其杀掉,未免太没有容人之量。仲德,奉孝,可有好计?”
在这之前,张锋就想好了办法,就知道有一天这两人肯定会落在曹手上,只是不知道死活而已。
在曹终于问到他头上时,不急不徐的作了个揖:“魏王殿下,草民倒有一计,既不用杀,也不必担心此二人还有机会卷土重来。”
“哦?”曹眼睛一亮,这就是他的想法,不杀,也不用担心他们还会造反。
“魏王可还记得建武中元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