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沈宛亲舅
子尽数拍卖,又得了好几百万两银子。凤九令文筹出面处置,这笔钱是给各地开办茉莉女学堂所用,茉莉这个名字,早前是凤九定的,文筹很有意思,坚持改成‘四家’,意即四大功勋,他自己亦捎了一笔银钱。

  章治见文筹拿了银子,也添了一些。

  神将族、神笔族的人也跟着添上,没两日,神医族那边也了消息,一出手就是几百万两银子,寻了机会,一并将银呈与皇帝,文筹数年下来,深晓赵帝的性子,直把赵帝夸得那个心理舒坦,赵帝得了银子,美名是他的,何乐而不为,挑了臣子着办此事,而女学堂则归了皇后、太子府玉妃打理。

  四家学堂以“茉莉花”为图腾,分“四家女学堂”与“四家学堂”两种。

  *

  华藻阁。

  凤九正与文筹、章治、诸葛韫等人说话。

  章治道:“公主寻的空桑丝绳与问心石,与玉家有关。”

  凤九凝眉,“赵国玉家,乃是商贾之家,以胭脂水粉闻名。”

  章治继续道:“说起来,玉家是硕王妃、郑国夫人的嫡亲舅族。”

  凤九正容,等着章治说下去。她早有猜测,以沈家的底子,不可能得到问心石那样的宝物,唯一的解释,就是吴氏的经历不寻常。

  玉家,是沈宛姐妹的嫡亲舅族,这个答案在凤九的意料之外,亦在情理之中。原来沈宛姐妹的亲娘石氏,并不姓石而应该姓玉,玉美姒,后来名讳颠倒取名石美玉。

  玉妃嫁予赵太子赵熹后,曾在一次酒宴上得遇沈宛,两个眉眼竟有六分神似,两个人都心下好奇。

  玉妃回娘家,与父亲、祖母提及此事,着实玉妃与沈宛长得太像,像得如同姐妹。

  祖母玉老太太其实不是玉家的嫡母,而是玉美姒的亲娘,当年石台县大火,她不是被烧殒命,而是遁走。

  玉老太太吴氏,原是先头正室老太太林氏的陪嫁丫头。林氏嫁入玉家嫡系长房为妇,过门五年不曾有孕,丈夫不肯纳妾,最后林氏做主把乖巧懂事的吴氏许给玉老太爷为侍妾。

  林氏身边的陪嫁丫头数人,唯有吴氏最得她的心,她对吴氏也最为了晓,与其抬旁人,倒不如就选吴氏,至少吴氏守本分,更重要是吴氏多年的愿望是攒足赎身银子,重返家乡绵州石台县,得已与家人父母兄弟团圆。

  吴氏一听林氏要抬她为侍妾,当即道“太太,谢你抬举,可奴婢不愿意。”她要回家乡,怎能再做人侍妾,她想回家乡寻一个实在乡野汉子嫁人。

  吴氏一朝饮下林氏送来的“补药”,生米煮成了熟饭。

  林氏答应吴氏,只要她给玉家生下两个儿女,就放她离开。

  吴氏年幼时因家境贫寒,几经辗转从蜀地到了赵国都城,最后被卖入玉家为婢。林氏待她一直很好,吴氏不想做人侍妾,这心意一早就表明过的,偏林氏看中的就是她这点,觉得这样的吴氏才不会危及她的嫡妻位置。

  吴氏跟了玉老太爷,肚子也争气,四年就生了两个儿子,林氏抱到自己跟前,对外就说是她生的嫡子。

  吴氏一直盘算着,待怀上第三胎就离开玉府,不想许是生二小子时伤了身,过了三年也没怀上。林氏请了名医给她调理,吃了大半年的药终于怀上第三胎,吴氏请求回家乡。林氏念她本份,又不贪慕荣华富贵,还她自由,另给她一笔钱,又寻了可靠的镖行护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