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中港合拍
��排,但他从头到尾都是挂着淡定从容的微笑,基本很少开口。现在的中英谈判正进入了关键时刻,政协主席在几十个组别中专门挑选了港澳组来参加,其中的寓意也是一目了然。

  这种时候,李轩就不冲锋在前了。还好开会不是课堂学习,会有老师专门点名!李轩不愿主动发言,虽然让有些人略感失望。但也不会有人故意来逼他发言。

  李轩混过了第一天的分组讨论之后,第二天依旧是分组讨论,但这次是跨组别讨论。李轩和几位港澳代表一起,与一部分文艺界、科技界的政协代表被分在一组。

  “明年就是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这场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是国-共两党精诚合作,共赴国难的结果!我们桂西电影制片厂的文学部主任陈墩德同志有过一个提议。希望能拍摄一部反应国-军正面抗战的电影,准备取材自李宗-仁将军指挥的台儿庄大捷!”桂西电影制片厂的何蔚。在谈到两岸统一的策略时提出一个建议。

  何厂长的建议引来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国内拍过的经典抗战电影绝不算少。比如《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战》等,但从未有人去碰过正面描写国-民党抗战的电影。

  而且由于历史原因。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是连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与日军作战的内容,也大都被删节掉了。直到最近一次的教科书修订中,这些内容才被重新加入教科书。

  “何厂长这么一说,我倒想今年3月份那一期的《八一电影》上有一部电影文学剧本,就叫做《血战台儿庄》。这个剧本写得很不错,刘厂长你可以去联系一下剧本的两位作家谈一谈!”坐在刘厂长旁边的人,正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厂长张锦华。

  “张厂长,我们桂西制片厂哪能像你们八一厂财大气粗!先不说剧本能不能通过有关方面的审核,就算是国家允许拍摄,如果拍摄台儿庄战役肯定会有许多爆炸的大场面,不但要调动大量军队来参演,拍摄成本也肯定比普通电影高。我们桂西制片厂只是一家小厂,根本没法支撑起这么一部宏大巨制!”何厂长苦笑着对张锦华摇了摇头。

  李轩就坐在他俩的身后,因此听到了两人的私下交流,他眼中不由闪过一道精光。讨论结束后,李轩缓步走出会议厅,特意跟在了这两位厂长的身后。

  “何厂长、张厂长,你们好,我是李轩!刚才我对刚才何厂长的提议非常感兴趣,准备与两位私下交流一番!”李轩笑着上前说道。

  两人对李轩的上前来主动问好不由有些诧异,但立刻热情地与他握了握手。最后还是何蔚先开口道:“李先生,你的普通话说得真好!不知道你对我的提议有什么建议?”

  其实何蔚与张锦华两人对李轩的具体身份并不很了解,只知道他是一位港澳同胞而已。

  “不好意思,刚才我无意中听到了两位的私下交流,好像桂西电影厂在资金上有一些问题?”李轩笑着说道,“不知何厂长有没有考虑过中港合拍,我名下正好有一家电影公司!”

  李轩对于这部《血战台儿庄》电影还真有一些印象,他的高中历史老师是一位上课非常风趣幽默的老师。他的历史课从来不会无聊,记得在讲到台儿庄大捷这段内容是,他恰好就和学生们提起过,关于《血战台儿庄》这部电影背后的故事。

  这是国内我党拍摄的第一步正面歌颂国-军抗战的电影,后来这部电影的拷贝,还被特地送到台湾交给小-蒋观看。小-蒋先生看后,终于同意开放台-湾老兵回内地探亲。两岸冷冻了几十年的关系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缓和,才有了随后的“汪-辜会谈”和“九-二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