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家庭影响
进入了第二阶段。也就是说,孩子在刚开始时受母亲的关爱,如今,孩子认为自己失去了母亲的爱;为了表示对母亲的“谴责”,长子义无反顾地投入父亲的怀抱。
所以,如果我们发现一个孩子喜欢爱父亲,我们便可以断定,这个孩子在发展中已经受过了一次挫折,并认为自己受到了母亲的拒绝。对这一点,这个孩子或许一生都难以忘怀,他的生活方式也会建立在这种被拒感中。基于这种被母亲的“拒绝”,在孩子的成长中,第一次由衷地生出一种反抗精神。比如说,孩子在小的时候,由于母亲不能陪自己玩耍,便淘气,让母亲不省心等。
一个人形成的这种反抗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可能贯穿终生。通常来说,一旦一个孩子学会了反抗,他就会把这种反抗精神逐渐运用于所有环境,也可能会因此而对任何人不感兴趣。在反抗过后,他又会生出些失望,比如,认为别人不能给予真情。于是,这样的孩子会变得暴躁易怒,性格偏于内向,而且不喜欢与人合作。我们有时会看见,一些孩子年纪很小,就仿佛与世隔绝,生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
基于此,我们会发现,家里的长子总喜欢以某种方式表现他们过去的兴趣,喜欢忆旧,对未来则充满悲观。而且,长子通常自尊心较强,一旦他们觉得自己的优越感丧失,就会非常焦虑。的确,当长子还是父母唯一的孩子时,全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身上,他在家里好比一个小国王;随着以后孩子的降临,他不再是家里唯一的焦点,但他更希望别人了解他曾经的优势。所以,长子长大后,通常会更加提倡法律和纪律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够深入长子的内心世界,这种做法就不难理解,比如说,长子既然已经确立了一种优越地位,那么,自然会担心别人追赶上来,将自己的地位取而代之,所以,他们才会更加感到秩序和纪律的重要性。
其实,长子的处境还可能倾向于另一个良性发展。比如说,当次子出生时,长子便学会了与父母合作,共同照顾年幼的弟弟或妹妹,而且,长子由原先的唯一性过渡为一定意义上的小监护者,会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包括可以帮助别人。于是,我们就会发现,长子会生出一种愿意帮助别人、照顾别人的愿望,而且很小就学会了模仿父母的工作;他在与弟弟、妹妹相处时,也会常常担当类似于父母的角色,对自己的弟弟和妹妹予以帮助、教导,认为自己有义务对他们的利益负责。
所以我们发现,那些健康成长的长子通常有更好的组织能力,而且希望与别人接触,希望别人能够更长时间地依赖自己。尽管如此,根据我在欧美多年的心理诊疗经历,我发现绝大部分问题儿童常是老大,其次是老二。可见,家庭教育得当与否,会对长子产生重要的影响,由此对家庭其他成员也有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要促进一个家庭健康的发展,父母能否培养老大健康地成长,是很重要的。
2.第二个孩子。
与其他孩子相比,次子的处境明显不同。从出生那天开始,次子便与别的孩子分享父母的注意。所以,次子的合作性一般比长子强一些。此外,在整个童年期,次子有一点处境很重要,那就是,无论是年龄还是发展方面,在他的前面有一个带领人,所以,老二要想办法跟上。
因此,很多时候,老二还是比较容易辨认出来的。比如说,老二经常像是参加比赛,不管干什么,仿佛都要比别人快一两步,生怕自己赶不上。于是,老二在幼小的时候,就不断提醒自己全力以赴,赶上哥哥,超过哥哥。
对于这种情况,《圣经》里就有所描述。比如说,其中一个关于雅各的故事,就描述了次子的典型心理。在这个故事里,雅各想当第一,取代老大以扫的位置,所以,便不断攻击以扫,试图超越以扫。在
所以,如果我们发现一个孩子喜欢爱父亲,我们便可以断定,这个孩子在发展中已经受过了一次挫折,并认为自己受到了母亲的拒绝。对这一点,这个孩子或许一生都难以忘怀,他的生活方式也会建立在这种被拒感中。基于这种被母亲的“拒绝”,在孩子的成长中,第一次由衷地生出一种反抗精神。比如说,孩子在小的时候,由于母亲不能陪自己玩耍,便淘气,让母亲不省心等。
一个人形成的这种反抗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可能贯穿终生。通常来说,一旦一个孩子学会了反抗,他就会把这种反抗精神逐渐运用于所有环境,也可能会因此而对任何人不感兴趣。在反抗过后,他又会生出些失望,比如,认为别人不能给予真情。于是,这样的孩子会变得暴躁易怒,性格偏于内向,而且不喜欢与人合作。我们有时会看见,一些孩子年纪很小,就仿佛与世隔绝,生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
基于此,我们会发现,家里的长子总喜欢以某种方式表现他们过去的兴趣,喜欢忆旧,对未来则充满悲观。而且,长子通常自尊心较强,一旦他们觉得自己的优越感丧失,就会非常焦虑。的确,当长子还是父母唯一的孩子时,全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身上,他在家里好比一个小国王;随着以后孩子的降临,他不再是家里唯一的焦点,但他更希望别人了解他曾经的优势。所以,长子长大后,通常会更加提倡法律和纪律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够深入长子的内心世界,这种做法就不难理解,比如说,长子既然已经确立了一种优越地位,那么,自然会担心别人追赶上来,将自己的地位取而代之,所以,他们才会更加感到秩序和纪律的重要性。
其实,长子的处境还可能倾向于另一个良性发展。比如说,当次子出生时,长子便学会了与父母合作,共同照顾年幼的弟弟或妹妹,而且,长子由原先的唯一性过渡为一定意义上的小监护者,会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包括可以帮助别人。于是,我们就会发现,长子会生出一种愿意帮助别人、照顾别人的愿望,而且很小就学会了模仿父母的工作;他在与弟弟、妹妹相处时,也会常常担当类似于父母的角色,对自己的弟弟和妹妹予以帮助、教导,认为自己有义务对他们的利益负责。
所以我们发现,那些健康成长的长子通常有更好的组织能力,而且希望与别人接触,希望别人能够更长时间地依赖自己。尽管如此,根据我在欧美多年的心理诊疗经历,我发现绝大部分问题儿童常是老大,其次是老二。可见,家庭教育得当与否,会对长子产生重要的影响,由此对家庭其他成员也有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要促进一个家庭健康的发展,父母能否培养老大健康地成长,是很重要的。
2.第二个孩子。
与其他孩子相比,次子的处境明显不同。从出生那天开始,次子便与别的孩子分享父母的注意。所以,次子的合作性一般比长子强一些。此外,在整个童年期,次子有一点处境很重要,那就是,无论是年龄还是发展方面,在他的前面有一个带领人,所以,老二要想办法跟上。
因此,很多时候,老二还是比较容易辨认出来的。比如说,老二经常像是参加比赛,不管干什么,仿佛都要比别人快一两步,生怕自己赶不上。于是,老二在幼小的时候,就不断提醒自己全力以赴,赶上哥哥,超过哥哥。
对于这种情况,《圣经》里就有所描述。比如说,其中一个关于雅各的故事,就描述了次子的典型心理。在这个故事里,雅各想当第一,取代老大以扫的位置,所以,便不断攻击以扫,试图超越以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