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第一二四回
��对了。这就和你多处处,省得你下回又埋怨我连你四妹妹也不如……”

  夫妻两个正轻声细语着,门外头来了个丫头递信,说是外头刚传进来,瞧着像拜谢函。徐若麟只好起身,理整理了衣衫去开门,接过来一看,落款人竟是袁迈。咦了一声开了封,看过之后,便把信递给了初念。

  初念边上瞧着,见他似乎长松口气样子,急忙看信。

  信确实是袁迈写来。除了与徐若麟叙旧,说事,重点还是青莺。信里,他先是感谢了青莺一番。说自己上月收到了她托人转交书稿,惊讶于她细巧心思。连夜拜读后,为其中文理华彩所折服。交翰林院数友人同阅,亦无不交口称赞。待日后付梓刊印,足以列入史宬馆藏。赞完了,他话锋一转,说下月将奉天子之命再度出洋。对于前次她随书稿一道寄函问询之事,借此机会一并答复。徐家女儿身份贵重,四小姐蕙质兰心,宜春日赏花,宜秋时掬月,独独不合这出海行船之事。先前三年,已是万分委屈了她。他亦时时惶恐,生怕有所闪失屈待。所幸平安返回,明珠归里。如今他已择了另位适合书吏,不敢再劳烦徐家小姐。感荷高情,非只语片言所能鸣谢,唯有遥祝早得佳偶,芳华永继。以上种种,烦请徐兄代为转告,等等诸如此类。

  初念看完了,这才恍然,为何徐若麟方才会露出轻松之色。

  “娇娇,四妹她写了什么书稿?”徐若麟问道。

  这事,初念倒是知道。青莺回来后这一年多时间,除了继续学习梵文,也誊录她自己过去三年里随船日志,后分门别列,整理成册,润色成稿。其中包括海图志、各地各国风土人情、地理杂记等等。便把情况说了下。

  徐若麟点头道:“她倒有心了。倘若真成书,便是我朝首册关于海外番邦录志,可供后人参考。确实难得。如此也不算白出去了一趟。”看了眼初念手上还捏着信,又笑道,“袁老弟果然是个细心人,这时候来了这样一封信,倒省却了咱们不少口舌。你径直拿去给四妹妹看便是。她想必便会断了这念头。”

  初念哦了声,把信收了起来后,想了下,往青莺那院里去。过去时,廊外丫头见了她,正要唤,初念示意她噤声。丫头便低声道:“大奶奶,你劝劝姑娘吧。接连几个晚上一直熬夜写字,眼睛都熬红了。凝墨姐姐嫁人了,我们劝,她也不听。”

  初念点头,进去屋子,见青莺正伏案于南窗桌前写东西。到了她身后,她仍未丝毫未察觉。直到写完,她放下了手中笔,甩了下有些酸手,回头这才看到初念来了,急忙站起了身。

  初念拿过她放边上刚晾干一页纸,看着上头整齐娟秀蝇头小楷,笑问道:“还没写完呢?”

  青莺嗯了声,道:“就剩后一卷没给他了。从前以为空闲,便没抓紧。没想到这么又要出海,所以近紧赶着,好了!”

  她眼圈微微泛青,眼中却掩饰不住兴奋之意。

  初念点头,小心地放下了她文稿。还踌躇怎么跟她开口好,青莺已经开口了,轻声问道:“嫂子,我事,你跟大哥说了吗?他怎么应?”

  初念看向她,见她一双眼睛中满是期待。觉张不开口。带来那封信,就如同一块石头压她身上。

  青莺面上笑意渐渐消去了,有些不安地道:“嫂子,大哥不同意对不对?”

  初念叹了口气,终于摸出信,递了过去。

  青莺对袁迈笔迹十分熟悉,即便没有那个落款,立刻便也认出了信封上他字。急忙接过取出信瓤展开,飞看完之后,整个人便僵住了,脸色渐渐变得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