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2 章
  46

  年以来一直进行的越盟反法叛乱。

  然而这三个证据中没有一个能证明中国的侵略。进入朝鲜的行动从严格意义上说是防卫xing的,其目的

  是为了保留一块历史盾牌,保护北京周围的中心地带。对北京来说,决心拿下台湾乃是内政问题,因为就

  连蒋介石也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对越盟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防范措施,因为中国担心美

  国会干涉越南,消灭共产党,在中国的南疆建立一个由美国扶植的国家。这与美国支持印度支那的反动势

  力相比,北京对共产党的支持是不过分的,而且完全是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

  然而美国领导人却拒不正视中国人的和平意愿,尤其是误解了中国在东南亚所起的作用。艾森豪威尔

  政府的基本观念是,如果共产党在印度支那争得一席之地,他们就会继续对这一地区的其他自由民族进行

  侵略。

  1954年春天,法国一个军在越南西北部奠边府被包围,全军陷于覆灭的边缘。此时东南亚问题已到了

  危急关头。法国为了从越南抽身,同时又要保留一点“面子”,便策划了一次日内瓦会议,来讨论越南和

  朝鲜问题。有关朝鲜问题的谈判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但在越南问题上会议提供了显著的证据,证明苏联和

  中国在这一地区并无侵略意图。而美国由于抱有敌对情绪,却没有看到这一点。

  1954年9月8日,国务卿杜勒斯诱劝东南亚条约组织中的7个国家支持美国。虽然当时标榜说该组织与

  大西洋公约组织类似,但它却要脆弱得多,因为并没有条文规定在受到攻击时要成立联合军事司令部。由

  此可以看出,各缔约国并不相信面临着什么危险。只有美国的几个主要盟国支持美国,即英国、法国、澳

  大利亚、新西兰、巴基斯坦、菲律宾和泰国;而印度、缅甸、锡兰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却表示拒绝,这

  说明他们并不担心共产党的颠覆。

  杜勒斯对1954年4月发起的一场运动的意义也没有认识到。当时周恩来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

  些原则在以后的20年中成为中国外jiāo政策的基石。这些原则号召所有国家“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

  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而杜勒斯和其他美国领导人却把五项原则看成是一种宣传,根本不予重视。然而1954年4月在印度尼

  西亚万隆召开的不结盟外长会议上,北京由于承诺在他国之间的关系中采取这些原则而赢得了众多国家的

  支持。这就大大减轻了各国对中国意图的担心。

  美国对红色中国的敌视在台湾问题以及该问题的处理办法上表现得最为充分。朝鲜战争结束前,美国

  就曾派遣军事顾问团到台湾,帮助重建guo min dǎng的军队。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第7舰队又在台湾海峡游弋,

  阻止共产党夺取这座岛屿。

  美国抱定决心保护蒋介石guo min dǎng,为制造根据,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于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