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5 章
�后,同意了停火条件。这些条件基本上保持了原参谋长联席会议所提出的

  内容:该协议仅限于朝鲜;建立一个20英里宽非军事区,大体沿三八线划出该区的南部分界线;禁止任何

  一方进一步增兵;并按以一对一的原则jiāo换战俘。

  十三国提出的停火提案于12月13日由联合国政治和安全委员会(第一委员会)通过。次日,又由联合国

  大会通过。两次美国都给予了支持。

  十三国集团随即要求北京将其特使伍修权将军留在联合国。伍曾出席了早些时候的联合国会议,参与

  讨论苏联谴责美国的决议。十三国集团同时向中国保证:一旦达成停火,即可立即开始远东问题的谈判。

  此时的北京政府处于胜利的兴奋状态,因为它已实现了在美国人和鸭绿江之间重建一个缓冲国的基本

  目标。洋洋得意之时,北京政府犯了一个代价高昂的严重错误。12月21日,红色中国拒绝了联合国的停火

  议案。其理由是,凡没有共产党中国参加的一切联合国行动均是非法的。12月23日,外jiāo部长周恩来致电

  十三国集团,电文亦由北京电台播放。他在电文中指责美国的行动,声称由于联合国军入侵北朝鲜,三八

  线已不复存在。他宣称除非就外国军队撤离朝鲜、朝鲜事务“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美国侵略军”从

  台湾撤走,以及确立红色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也达成一项协议,否则红色中国将不考虑停火。

  很显然,中共政府认定它在朝鲜的军事胜利足以迫使美国接受以上所有要求。但他们错了。不仅因为

  这使美国再次下决心保护自己在朝鲜的地位,而且因为假如中国接受停火,它在联合国的身价会由此倍增

  ,而美国以后也将很难阻碍红色中国进入这一世界机构。同样,世界舆论也会使美国感到,长期支持台湾

  的蒋介石在政治上并不明智。因此,红色中国由于要价太高,最终一无所获。而这场谁也不想打的战争又

  血腥地进行下去了。

  12月23日是朝鲜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并非仅仅因为红色中国决定继续打下去,以迫使美国放弃

  台湾,同意北京加入联合国。还有另一个原因,即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尔顿?h?沃克中将在这一天因车祸

  遇难。他的吉普车在自汉城向北行驶途中与一辆卡车相撞。其继任者马修?b?李奇微中将当时是负责后

  勤的陆军副参谋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统率过第82空降师和一个军,为自己树立了光辉斗士的形象。

  李奇微也是战后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中声名显赫的一位军界领袖。

  李奇微给第8集团军带来了新的jīng神风貌。这也反映出这位指挥官的攻击与好斗心xing。李奇微是在关

  键时刻接管第8集团军的。该集团军现正与第10军合并。当时,两支队伍已被打得溃不成军,部队不可遏

  制地向纵深一退再退,将士正面临信心危机。李奇微闭口不谈失败与撤退,而只强调进攻和胜利,迅速在

  第8集团军官兵当中重新树立了自信心。他的军用夹克上别着一颗手雷,尽管没人指望李奇微真的会向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