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府试
  大铭十六年, 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将被后世史书重笔记载入册的一年。

  这一年,发生了两件举国震惊的大事。

  一是江淮水患。

  二为西北雪灾。

  这两件事情的发生, 若按照先后顺序,是正月里的西北雪灾发生在前, 可待事情都尘埃落定之后, 人们提起最多的却是七月流火时节的江淮水患。

  只因这一年的水患连着瘟疫, 让大铭的江淮道上,损失了近三分之二的百姓。

  大铭十六年,年份带有吉祥数字六的, 本都被誉为天顺之年, 可谁知这天顺之年开年就不顺利。

  刚过完大年三十, 西北道的雪就在这辞旧迎新的夜晚里,静静地飘落。

  西北道位于大铭的西边, 其下辖的三个县都与邻国合斯图接壤。

  合斯图位处北疆,冬天气候寒冷, 夏季水草丰美, 因此盛产皮毛和骏马,自大铭开国以来,一直与合斯图有贸易往来。

  此次大雪先是下在合斯图境内,后来像是大雪觉得只在一个地方下不够似的, 竟然纷纷扬扬, 飘飘洒洒地下到大铭的境内。

  接着整个西北道就被大雪覆盖了。

  陆希源坐在君来茶楼的雅座里, 看着窗外被云朵遮住的太阳, 听着同窗好友们热烈讨论西北道的大雪。

  君来茶楼是琴亭镇上的一家茶楼,里面有目前最新出的书籍,还备有笔墨纸砚,若是大家畅谈的痛快了,可以直接把诗文,词赋都立刻书写下来,是以多受读书人喜欢,渐渐的,君来成为一家清谈茶楼。

  陆希源四月就要下场,府试不光考帖经,还有策问,比起县试来,难度要大上很多,这也是为何陆希源宁愿花费三年时间备考才敢下场的原因。

  对于府试的帖经和诗赋等,陆希源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唯有这策论

  策论大部分都涉及到目前的时政,经济,吏治等方面的问题,偏偏这些,都是陆希源对这个社会不甚了解的地方。

  这里也不像现代社会,任何事情只要上网一查就能知天下事。

  万幸的是,这里有清谈会。

  清谈会多是由参与科举的考生或是当地的大儒参加,就目前的社会形势,社会问题各抒己见。

  陆希源第一次是被赵东海拉着去的,结果在会上大开眼界,发现这是了解时事的好地方之后,他在学习之余便多了一项事做,那便是参加清谈会。

  会上虽然并不是所有人的观点都十分正确,非常有用,但最大的益处便是,通过清谈会能了解目前正在发生的很多事情。

  这正是陆希源所需要的。

  只是,他们现在关于西北雪灾灾后重建的争执,让人觉得不是太有意义。

  陆希源放下手中的茶盏,理了理身上的薄夹袄,起身走到窗边,把窗户推开的更大一点,靠在窗框上,看下面来来往往的行人。

  窗外的喧嚣也没能遮盖住他们的争执。

  耳中听得同窗们的声音愈发大了,他笑了笑,摇了摇头。

  雪灾之后,先修缮房屋,还是先安置灾民,这还用的着讨论吗?

  一听他们提出的各种意见,就知道这些都是被家里保护的不知人间疾苦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