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一丝寡淡的笑意,从眼底溜过。

  老太监总算说罢,目光殷切的望向对立之人。

  “公公可还记得九皇子一案。”

  清柔淡泊的声音从暗处飘来。

  老太监惊愣住,只觉颈后一道寒气bī来。

  炀皇多疑,又素厌皇子结党营私,九皇子便是因此远戍。兰相若公然替三殿下求情,岂非落人口舌。届时他人稍作文章,三皇子只怕难善其身。

  老太监想通此中关窍,惊的冷汗直冒。

  长廊外,夕阳西沉,霞云像切碎的棉块,层层叠叠地铺展开,娇媚绚丽,绯艳似火。

  夙丹宸还跪在柳下嚼叶。

  御书房。

  炀帝一手推倒堆积如山的奏章,鹰眸沉怒如蛰雷暗伏。

  “满案的折子,都在哭穷!都要朕赈灾济贫!这三个月来,朕从国库中运出的钱粮还少吗!都是一帮废物!”

  黄澄封皮的折子散落一地,兰子卿随手拾起一封,“昀楚”二字赫然在眼。

  “昀楚”乃是郡名,写在封面上是为了方便皇帝批阅。此举乃是兰子卿初登相位时提出。炀国共有三十六郡,一百二十七县。其中郡县皆可上奏,如此一来奏章繁多且杂乱。兰相提议以郡为单位,将奏章分门别类。一来可免奏章杂乱无序,二来可知一郡县中上奏几何问题几何。炀帝欣然准奏。

  兰子卿随手翻开,淡扫几眼,合奏章与掌中。

  “陛下,此乃昀楚郡下梨酒县县令秦无渔上的折子。折中说道因炀国三月大旱,梨酒县中颗粒未收。县中百姓皆食草根树皮为生,更有为父母者,卖儿求食。乞求陛下垂怜,赐粮十万担。”

  兰子卿停住,沉吟片刻,复道:“据臣所知,陛下月前已运出两百万担粮分派至昀楚郡,由郡中太守依据郡下各县需要进行再分配。昀楚郡下一共十二县,每县约分得十五万担粮。而梨酒县方圆不过百里,人家不过五万户。何以不够粮。”

  “好啊!好一个欺上瞒下的秦县令!”炀皇怒不可遏,拍案而起:“若不杀此人,朕怎对得起梨酒县中五万百姓!”

  “陛下且慢,臣还有一言。”

  兰子卿见炀帝已要拟旨,忙说道。

  炀帝望了他一眼,丢开明黄圣旨,沉声道:“你且说来。”

  “梨酒县若是分得十五万担粮,那县中百姓食草卖儿,自然是梨酒县令之责。只是百万担粮食从京城运出,行两千里路,方至梨酒。梨酒县最后所得公粮几何,不得而知矣。”兰子卿拱手,正色道:“还望陛下肃查此事,莫错杀良臣。”

  炀皇静默良久,定定望着兰子卿半响,突然问道:“兰卿怎知不是秦无渔欺上瞒下,以权谋私。”

  兰子卿低眸,眼睫投出一片扇形的yin影,长身玉立,紫金官袍难掩人淡如菊。

  “陛下,秦无渔乃甲子年进士,乙丑年赴瑶县县令,丁卯年赴梨酒县县令。他刚刚上任时,瑶县穷山僻壤,百废待兴。且人家不过万,钱粮总数不超三十万。他走时,瑶县水利兴修,县内生机勃勃。钱粮人口皆激涨数倍。瑶县百姓倾城而出,为他送行。”兰子卿扬起脸,“试问能得百姓如此爱戴的人,又怎么会做以权谋私之事。”

  炀帝叹道:“看来是朕冤枉了他。兰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