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各国邦交【二合一】
豪掷万万金、征募技击之士用以抗击楚国军队的举措,着实地惊呆了世人,让世人真正领略到了齐国的财力——在这个世上,竟然真有凭借财富就能硬生生打赢一场国战的国家。

  当然,攻略齐国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动用军队,如果能用外交的方式促成「韩齐两国互通有无」,这也是一种策略。

  继失去了上党后,又失去了邯郸南部,就连旧日的王都邯郸亦落到了魏国的手中,目前的韩国可谓是真的缺钱——这里所说的缺钱,可不是指缺少真正的铜钱。

  还记得在第三次魏韩北疆战役之后,韩国在打输了这场仗、不得不缴纳大笔钱款给魏国,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釐侯韩武依旧竭尽国库的库金,打造了五万代郡重骑,这个决策,就曾令韩国陷入一场类似经济危机的窘迫处境。

  当时他韩国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很简单,即用大量物资从魏国换取铜,随后国内的各贵族、世家私铸铜钱,用这种方式将国内贵族阶层的损失转嫁到平民身上。

  也正是这个原因,当时后来的韩国朝廷依旧有资金养活代郡重骑,而国内的贵族阶层,也依旧有钱挥霍,就是苦了国内的平民,拿着一堆乱七八糟、良莠不齐的铜钱,却买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而韩王然作为一名眼光卓越的明君,当然不会做出像釐侯韩武那样将国家损失、贵族损失转嫁到平民阶层的事,他更希望像魏国那样,借助贸易流通而使国家富强。

  因此,除了魏国外,齐国也列入了韩国的选择。

  而除此之外,他也有意暗中联络齐国,与齐国签署一个专门用来针对魏国的盟约,毕竟魏国已逐渐强大到令其他国家寝食难安的地步。

  没过几日,韩国的中卿「张开地」,便奉韩王然的命令,作为使者出使了齐国。

  大概四月前后,待等韩使张开地来到齐国的王都临淄。

  待看到临淄的繁华与热闹后,张开地惊讶地谓左右道:“我尝听说齐国自齐王僖过世之后就日渐萧条,不曾想,临淄依旧如旧日般热闹。”

  其实他并不清楚,临淄之所以重新变得热闹,那是有原因的:虽然齐国与楚国的战争结束了,但是那十几万甚至更多的技击之士,却还未离开齐国。这些来自中原各国以及齐国本土的技击之士们,因为齐楚战争的关系,从齐国朝廷这边得到了一笔不菲的钱,在钱囊饱满的情况下,刺激了临淄的市场,这才使得临淄重新焕发光彩,恍如旧日那般繁华与热闹。

  否则就平常而言,齐国的临淄,已经渐渐被魏国的博浪沙港市比下去了。

  次日,韩使张开地求见了齐王吕白,在献上国书后,起初了齐韩互通有无的要求。

  倘若换做在十几二十年前,自大的齐人怕是不见得会接受这种双方平等的交易要求,纵使在几年前,仍有许多齐人不肯正视现实,直到上回楚国对齐宣战,齐国险些被楚军一路攻打到北海郡,险些覆亡,这才使得那些曾经自视甚高的齐人逐渐收起了骄傲。

  不得不说,在齐国终于肯正视现如今他齐国地位的情况下,韩使张开地并没有多费什么唇舌,便与齐国确立了贸易关系,并在私底下,与齐国结成了同盟。

  条约只有一条,即在韩国或者齐国遭到魏国进攻的情况下,另外一国当无条件给予支援。

  而对于齐国来说,韩使张开地的到来,只是意料之内的事,因此,齐王白与赵昭、田讳、管重、鲍叔等人,在与代表韩王然的韩使张开地达成协议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