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三章 文化输出

  虽然在一些地方,周南不认同他的理念,但是不能否认他创造的武侠文化对华人的影响。

  所以周南自己也想创作一本小说,并且将金庸小说里面的一些谬论修改过来。

  比如一句天下武功出少林,就把一个最开始专门为异族爪牙,侵略中原的门派。塑造成为了本土门派领袖,这是身为道家的周南绝对不认同的。

  从汉朝佛教进入中国,一开始是被汉朝皇帝拒绝的。所以他们就依靠草原势力,借助五胡乱华,入侵中原,发展壮大。

  他们比崇尚自我修行的道家更入世,更钻营,也更善于政治投机,所以隋唐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原第一大教派。

  这也跟道家的哲学思想不符合统治阶级,道教更是成为反叛的祸乱之源有关系。

  特别是后来的儒释道合流,让佛教成为了符合本土化统治阶级需要的宗教,道教更是没有了任何竞争力。

  许多道教的东西,被佛教拿了过去,就变成佛教的东西了。

  比如说方丈,这原本就是道教的称呼。到了如今,说到方丈,大家只会想起和尚,而不是道士,这真是一种耻辱。

  当然,周南自己也不喜欢道教,他甚至不喜欢任何宗教。

  因为所有的宗教都是思想的蒙蔽者,社会的寄生虫。

  但是他不能眼睁睁地看到外来佛教在以后变成主流,道教却变成了末流。

  在武侠小说里,少林寺这个并没有什么武功秘籍的寺庙成为武林象征。张三丰这个文武状元,竟然变成了一个和尚出身。

  在四五十年代,因为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的流行,道教文化在民间还略优强于佛教。

  但是后来的金庸开始,武侠作家们把佛教抬到了道教的上面,导致后世的年轻人们都认为佛教比道教强。

  现在才50年,金庸和梁羽生都还没有开始正式创作,周南也想把新派武侠小说鼻祖的称号收入囊中。

  但是对写小说,周南没有任何信心,这可不像历史人文书籍,只要有一支公正的笔就足够了。

  想要把小说写的好看不难,难的的举重若轻,像金庸一样,把小说写的经典。

  周南也怕小说会成为自己的滑铁卢,并且成为拉低自己逼格的短板。

  在社会人文类书籍上,很少有人能跟自己相提并论,现在不多的几个人,比如罗素,汤因比他们,都比周南大了几十岁,并且他们的作品枯涩难懂。

  所以在这个类型作品的影响力方面,可以说没有人能跟周南相比。

  但是如果他写出来的小说不能算经典,梁羽生,金庸他们的作品比自己的更受欢迎,到时候就会有人说,他们比自己更有才华了。

  这是一次冒险,但是周南还是想要试一试。

  大不了,写出来的东西如果不满意,就不发表了。

  而且,周南的优势比任何人都大,他的记忆里有后世的经典作品,了解每个对手的长短。

  而且,他通过写《罗马假日》的剧本,也掌握了舞台剧编剧,电影编剧的窍门,写出来的小说画面感强烈。

  这一点,从《安妮日记》的小说中就可以看的出来。

  目前,《安妮日记》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