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实践检验真理
��

  当然,这次的报复行动不会扩大化,不会针对所有的爪哇人,而只针对隐匿在东爪哇省的那支游击队。

  虽然双方在发展方面有许多分歧,但是在维护自己的民族利益方面,还是相同的。

  虽然会议暂时中断,但是周南不认为自己能清闲下来,因为从其他地方来了这么多的华人,光是接待他们,周南恐怕就有些分身乏术了。

  果不其然,周南住的小楼成为了坤甸的中心点,即使是两派的分别会议,都没有周南吸引的关注多。

  坤甸日报每天刊登一篇周南的过往经历,也让报纸的销量节节攀升。

  周南虽然没有参加两边的分别会议,但是也不代表他对两边的分歧就毫不知情。因为每天来拜访周南的同胞,大部分都是在东南亚地区小有成就的大家族成员,他们对于目前华人们内部主要分歧,也都了如指掌。

  保守派一方的矛盾还比较小,因为这个里面主要是利益问题,只要是利益,都能相互妥协。

  激进派一方的矛盾却越来越大,周南给出的方案是一个相互妥协的方案,同时中央集权政策和坚定的反个人集权政策,也让激进派担心自己一方在以后的政府中失去控制力。

  虽然大部分人已经认可了周南的提案是有利于华人的发展,但是一些顽固的理想主义者,依旧幻想着能够彻底的革命。

  来到坤甸的第二天晚上,周南写下了一篇名为“华与汉”的民族兼容文章。在文章里,周南将汉族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来区分,而华人,则是包括了汉族在内的多民族构成。

  包括汉族,但是不仅仅限于汉族。

  在婆罗洲,目前也生活了十几个民族,还有一些与世隔绝的土人。这个新兴的国家虽然是以汉人为主体,但是只要是服从汉人管理,认可华人文化的其他民族,也将承认他们是这个国家的一员。

  论起文化的融合,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能跟汉系文化相比,几代以后周南就有信心解决民族融合问题。

  实际上,即使是现在,也有许多华人本身的血统就已经不纯正了。历代以来,无数的华人在这里生根发芽,他们有很大一部分娶的是土著人。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一部分有着华人血脉的混血儿,后来基本上都被划入了其他的民族。但是这一世,周南希望他们能够以自己的华人血统自豪。

  第三天晚上,周南在了解了激进派的矛盾越来越大的时候,他又写下一篇新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虽然借用了后世的一篇文章的名字,但是周南写的内容却跟那篇文章的内容完全不同。

  在这篇文章里,周南从儒家的发展,对中国文化的改革和固步自封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儒家文化可以说是最代表中国文化的部分。从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到隋文帝的科举制度,这是一个从理到实践的过程。

  这个时代的儒家,其实一直都还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但是从宋代的朱熹开始,儒家在成为既得利益者之后,逐渐变成了垄断学阀。

  朱元璋赶走了蒙古人,功利百年,但是他是一个土鳖。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太肤浅,造成了他将儒家的学术真正变成了一个固步自封的教派。

  知识并不等于儒家,文字和文章,和学术,这种知识体系远远早于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