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严母训子
��法逃离刘表的控制,这点根本就不需要担心。
王氏微微一笑,她知晓司马无忌这是安慰自己,却不知司马无忌是真的知晓司马徽有惊无险的回来。于是,家中只有他们母子二人,司马徽不在家,司马无忌便帮衬着王氏干农活,存中之中见司马无忌如此懂事,纷纷称赞,王氏教子有方。
司马无忌的存在,让王氏内心的孤寂与害怕稍微好转许多,没有司马徽的监督,司马无忌也没有荒废功课,不是他不想偷懒,而是王氏比司马徽更加严厉,在她严格督促下,司马无忌只能认真温习,不断地理解参悟。
王氏常年在司马徽身边,不说通晓古今,还是懂得一些道理。司马徽临行前,将监督司马无忌的事情交给王氏,王氏疼爱司马无忌,在读书习字上却不会讲什么情面。
“无忌,你父让我来监督于你,是怕你他不在家中之时,荒废学业。但是,我深知你这孩子不会那样做。在你父出门前,你曾答应之事必定会做到,决不会敷衍了事。”
“你父学贯古今,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懂这些道理。可我明白你是你父亲的儿子,不说光大门楣,至少让他后继有人才是。你父亲尽心尽力的栽培于你,不求你闻达于诸侯,只是不想你碌碌而为。”
“你父曾在我耳边称赞你天资聪慧,比之当年的他要强不少,你可别辜负你父对你的期望。你所学现在用不到,日后自然有用武之地。若是你不读书求学,莫不是你想一辈子与田地打交道?”
“如果你想要成就一番大事,必须有你过人之处,唯有勤奋好学,孜孜不倦才行。娘的话就说到这,其它的就看你自己。如果你不想成就一番事业,那你明日拿着锄头去地里找我。”
王氏语重心长地话让司马无忌不断地反思,他生在东汉末年,不久以后便是三国鼎立时代,也就是常说的生逢乱世,乱世之中才可功成名就,也可开创一代霸业。
自秦朝统一六国后,朝代更替,乱世之中皆能出现一批名留青史的文臣武将。其中,东汉末年时期的三国最是出名,文臣武将皆是多不胜数。现在已经融入司马无忌这个角色,他不想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日子。
上辈子他便是这样的人生,也曾幻想过大富大贵,有权有势。现在机会摆在眼前,又有司马徽倾囊相授,收为义子,可以说他已经具备出人头地的机会。司马无忌暗暗地发誓,决不会让机会溜走。
于是,王氏的那番话让司马无忌改变初衷,不想敷衍了事,每日自觉地温习经学,从中再次获益良多。
王氏悄悄地从窗户看去,看见司马无忌勤奋好学,微微颔首,她这番话是她心里话。既然司马无忌是自己的儿子,那就不能有损‘水镜先生’的名声,也不能让他碌碌无为。
司马徽曾对王氏说过,“司马无忌是可造之材,日后定能飞黄腾达!”
司马徽最大的本事便是识人辨人,这样的本事人所共知,这也让司马徽盛名在外,王氏知道司马徽如此评价,那么司马无忌的前途必定不可限量。虽说她督促,只是她是妇道人家,哪里懂得那么多,只能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去说。
刘表的请帖,让司马徽不得不前去,还有一方面原因是当代儒学大师宋忠亲笔写信,让他前往襄阳一会。纵然司马徽不给刘表的面子,也不得不给宋忠薄面,他们二人也算是好友。
司马徽抵达荆州襄阳,宋忠亲自前去迎接,司马徽跟随宋总来到学馆,二人盘膝而坐,开门见山地问道:“刘表知操德在何处,请操德来到襄阳,想必是仲子兄推荐吧!”
&
王氏微微一笑,她知晓司马无忌这是安慰自己,却不知司马无忌是真的知晓司马徽有惊无险的回来。于是,家中只有他们母子二人,司马徽不在家,司马无忌便帮衬着王氏干农活,存中之中见司马无忌如此懂事,纷纷称赞,王氏教子有方。
司马无忌的存在,让王氏内心的孤寂与害怕稍微好转许多,没有司马徽的监督,司马无忌也没有荒废功课,不是他不想偷懒,而是王氏比司马徽更加严厉,在她严格督促下,司马无忌只能认真温习,不断地理解参悟。
王氏常年在司马徽身边,不说通晓古今,还是懂得一些道理。司马徽临行前,将监督司马无忌的事情交给王氏,王氏疼爱司马无忌,在读书习字上却不会讲什么情面。
“无忌,你父让我来监督于你,是怕你他不在家中之时,荒废学业。但是,我深知你这孩子不会那样做。在你父出门前,你曾答应之事必定会做到,决不会敷衍了事。”
“你父学贯古今,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懂这些道理。可我明白你是你父亲的儿子,不说光大门楣,至少让他后继有人才是。你父亲尽心尽力的栽培于你,不求你闻达于诸侯,只是不想你碌碌而为。”
“你父曾在我耳边称赞你天资聪慧,比之当年的他要强不少,你可别辜负你父对你的期望。你所学现在用不到,日后自然有用武之地。若是你不读书求学,莫不是你想一辈子与田地打交道?”
“如果你想要成就一番大事,必须有你过人之处,唯有勤奋好学,孜孜不倦才行。娘的话就说到这,其它的就看你自己。如果你不想成就一番事业,那你明日拿着锄头去地里找我。”
王氏语重心长地话让司马无忌不断地反思,他生在东汉末年,不久以后便是三国鼎立时代,也就是常说的生逢乱世,乱世之中才可功成名就,也可开创一代霸业。
自秦朝统一六国后,朝代更替,乱世之中皆能出现一批名留青史的文臣武将。其中,东汉末年时期的三国最是出名,文臣武将皆是多不胜数。现在已经融入司马无忌这个角色,他不想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日子。
上辈子他便是这样的人生,也曾幻想过大富大贵,有权有势。现在机会摆在眼前,又有司马徽倾囊相授,收为义子,可以说他已经具备出人头地的机会。司马无忌暗暗地发誓,决不会让机会溜走。
于是,王氏的那番话让司马无忌改变初衷,不想敷衍了事,每日自觉地温习经学,从中再次获益良多。
王氏悄悄地从窗户看去,看见司马无忌勤奋好学,微微颔首,她这番话是她心里话。既然司马无忌是自己的儿子,那就不能有损‘水镜先生’的名声,也不能让他碌碌无为。
司马徽曾对王氏说过,“司马无忌是可造之材,日后定能飞黄腾达!”
司马徽最大的本事便是识人辨人,这样的本事人所共知,这也让司马徽盛名在外,王氏知道司马徽如此评价,那么司马无忌的前途必定不可限量。虽说她督促,只是她是妇道人家,哪里懂得那么多,只能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去说。
刘表的请帖,让司马徽不得不前去,还有一方面原因是当代儒学大师宋忠亲笔写信,让他前往襄阳一会。纵然司马徽不给刘表的面子,也不得不给宋忠薄面,他们二人也算是好友。
司马徽抵达荆州襄阳,宋忠亲自前去迎接,司马徽跟随宋总来到学馆,二人盘膝而坐,开门见山地问道:“刘表知操德在何处,请操德来到襄阳,想必是仲子兄推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