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收为义子(加更)
�气概,更是独身一人翻山越岭,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萧雨自寻死路,就将他带上一起上路。

  萧雨见司马徽承诺不送自己回去,也就不再坚持独自出去,就跟随在司马徽身边。并且,萧雨拜司马徽为师,萧雨的名字也改了,随他复姓司马,名无忌,字改之,不过萧雨不愿意‘改之’,依然用‘弃之’,司马徽也就随他去了。

  于是,萧雨不再存在,只有司马无忌此人,他与司马徽一同离开此地,前往司马徽老家颍川。那些馒头、包子,都是司马徽这路上的干粮,以备充饥之用,又被司马无忌吃了些许,最后司马徽重新再做了一笼馒头,准备好便离开了。

  “夫君,这孩子是谁家的?”

  “娘子,他是我的弟子!”司马徽与司马无忌二人走了将近半个月才抵达颍川,当他们回到家中,司马徽的妻子王氏看见相公回来,急忙迎上前去,又看到司马无忌,觉得有些奇怪。

  “学生见过师母!”司马无忌连忙向司马徽的妻子王氏拱手作揖施礼,王氏连连让他起来。

  司马徽让妻子将房间收拾一下,留给司马无忌一间房,他们居住的地方也是在乡村地带,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家中有田地,有些时候还会开垦荒地,这些都是他们亲自播种的。

  当天晚上,王氏下厨为他们接风洗尘,每次司马徽外出回来,都会杀鸡,这次也不例外。另外,王氏还准备了玉米、番薯等物,只要是家中有的都给司马无忌端来。

  司马徽笑而不语,他知道自家妻子很喜欢孩子,奈何他们并无子嗣。现在司马无忌前来,这倒是一件喜事。自从司马无忌住进来后,王氏每天都笑眯眯的,就连左邻右舍都看得出来她内心的欢喜,有些妇人说司马无忌是她的孩子,最后王氏越听越高兴,一直没有给司马徽留下子嗣,内心十分自责。

  现在司马无忌的到来,让这个僻静的地方一下子变得热闹许多,司马无忌白天跟随司马徽读书习字,甚至前往地里干农活,年仅五岁的司马无忌哪有那么大力气,只能拿着小锄头锄草。

  司马徽学富五车,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等,他传授司马无忌的是经学,先以《孝经》传授,只因他桀骜难驯,又对刘备这个父亲有很深的芥蒂,故而先从此经开始,只为让他懂得‘孝悌’二字。

  司马徽是好好先生,对教学却是十分严谨,司马无忌对古之圣贤所著经典有任何的非议,或是不敬之处,必会受到戒尺鞭打。司马无忌乃是后世之人,让他去念文绉绉的儒家经典,就是在考验他的耐心。

  并非写在布帛之上,乃是厚重的书简,司马无忌每日都要捧着《孝经》诵读,甚至司马徽教导他背诵出来,这让司马无忌有些头痛。此篇共有十八章,要是全部背诵,那还不得数载才行。

  人的潜力当真无限,司马徽逼着司马无忌背诵,要是背不出来就得惩罚,被逼无奈之下司马无忌只得强行背诵整篇文章,不到半个月居然能背出全篇,司马徽再让逐字逐句的教导、解释,不仅让司马无忌认识东汉隶书文字,还教他书写,不是用笔墨,而是用木炭,或是在沙土上书写。

  司马徽博览群书,将自己生平所学以及所见,包括故事都穿插其中,细心地指点司马无忌,精心栽培。司马无忌也慢慢的理解其中含义,《孝经》整整解释了两个月时间才作罢。

  司马无忌也从中获益匪浅,赞叹古人的智慧,他也认真跟随司马徽学习。司马徽尽心尽力地教,司马无忌全神贯注地学习,二人就像是父子一样,王氏躲在暗处微笑的看着他们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