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 “上中下三策”病
��有了法正张松两个异类力邀他入川,但其他人到底怎么想的,刘备还不清楚。

  听说为了阻止他入川,益州从事王累竟然在州府门口自杀了,还有益州主簿黄权也极力阻止,结果被刘璋贬为广汉县长。

  所以,当庞统也劝刘备取益州的时候,刘备表示:

  “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

  但这个时候,庞统说了一句改变刘备一生的话。

  “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有了这句话,刘备算是彻底坚定了决心,也给自己找足了理由,甚至以后为人处世的态度都大变样。

  之后刘备就带着手底下最精锐的人马跑到了益州,热心的帮着刘璋对付起了张鲁。

  当然老家肯定不能丢,所以刘备将赵云关羽张飞等老兄弟差不多全留了下来,徐庶这个谋主同样负责守家,维护好已经占有的四郡之地,还有从孙权那里借来,压根就没打算还的南郡。

  刘备自己只带了李祐这么一号勇冠诸军的老班底,还有庞统魏延黄忠等一批新入伙的荆州人入川,诸葛亮这位最受器重和信任的军师,自然也随着刘备一同入蜀。

  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以后,刘备麾下的这些大将已经有了相对清晰的分工。

  对外的攻伐基本都是李关张三人负责,而赵云硬是被用成了一个守将,一直负责保护中军大营,也是刘备的老窝所在。

  而两位谋主诸葛亮和徐庶也是一个主外一个主内。

  深谙合纵连横之术,嘴皮子足够利索,也颇有手段,足以做到“以正合,以奇胜”,于军略上更是一把好手的诸葛亮,自然是负责在对外攻伐中出谋划策。

  而徐庶处事手段更和煦一些,和刘备麾下的一众文武关系也都不错,显然更适合处理内部的大小事务。

  当然这可能也和他的另一个习惯有关系,他是比较善于分权的那种人,不会事无巨细的全都自己抓起来,这样更容易让当老大的信任,也让下面的人更有干劲。

  不像诸葛亮,这位是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结果就是最后把自己活活累死了。

  不仅手下人断层的厉害,没有培养出什么合适的接班人,还容易让大家心生怨意。

  因为所有人都能感觉得出来,他之所以事无巨细都要自己来,归根结底还是不相信手下人,对这些人的能力没有一个能看得上眼的。

  久而久之,手下也就只能留下那些个只会听令行事的机械人,也让后来的蜀汉成了他的一言堂,变得后继无人。

  下面人还会有一种这位嫉贤妒能,容不下人的感觉。

  李祐这位如今已然是刘备麾下第一猛将的家伙可说威名赫赫,而诸葛亮也是一众文官之中的头把交椅,这次被刘备带在身边,显然是用来压阵的。

  毕竟庞统和魏延黄忠等荆州人还没有证明自己,正需要这个机会来展现他们的本事,就冲着荆南四郡这个基本盘的面子,刘备也必须给这些人建功立业的机会。

  在法正和张松两个带路党的帮助下,刘备看到了其中的机会,也和手下人议定了取刘璋而代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