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大唐风范
  “我爷爷叫许耕。”

  杨简简单的答道。

  “许耕?”

  孟浩然眉头微微一皱,他的朋友圈里没有这个人啊。

  “我也很喜欢你呀,王叔叔——”

  杨简说完,丢下一脸蒙圈的孟浩然,径直走到他身后的王维跟前。

  “噢,是不是呵?”

  王维此时正值盛年,已经婚育,已经有了三个儿子,最大的儿子跟眼前的杨简也差不多年纪,杨简的出现,也顿时勾起了他身为一个年轻父亲心中的那股柔情。

  “对啊,我也会背王叔叔的诗呢?王叔叔要不要听?”

  杨简今晚铁了心的要好好表现一番。

  反正他的肚子里,这三位的诗,从小背到大,还难不住他。

  “好呀,你背来叔叔听听?”

  王维一听,也将刚刚的疑惑抛之脑后,或许就跟玉真公主说的那样,眼前的小孩,说不得就是真的哪位小神仙下凡吧?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一首王维的代表作,始终深切的表达了那份对亲情的怀念和向往,以及难以掩饰的惆怅,情绪浓烈,音乐性极强,也是大唐帝国前些年流传至今的经典曲目之一。

  “念的好,念得好,还会其他的么,小弟弟?”

  王维想起自己称呼儿子,也是叫他小弟弟。

  “当然会呀,王叔叔,你请听好了呦——”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跟上一首的思亲不同的主题,这是一首送别的诗,诗名叫《送元二使安西》,比起上一首来说,这首诗歌,在技艺上更深一筹,也是王维流传最广的佳作。

  “好,好,贫道喜欢!”

  玉真公主已经再次抚掌而呼了。

  “还有一位王叔叔呢,你认识吗?”

  孟浩然走到杨简的身后,指着他前方的王昌龄问道。

  “认识呀,王昌龄叔叔!”

  为了跟上一位王叔叔相区别,杨简直接叫出了王昌龄的全名。

  “嘿嘿,小家伙不简单呀,那叔叔考考你,你会不会背叔叔的诗?”

  王昌龄看着这个小家伙,想着前面两位同行的诗他都会背,如果自己的诗他不会背,那自己岂不是被王维和孟浩然给比下去了么?

  所以,这个问题,既有考考杨简的意味,也有想跟两位大神比试一番的意思。

  “叔叔,你猜呢?”

  杨简这次却突然不按牌理出牌,反问王昌龄。

  “啊?”

  王昌龄没想到,眼前这个人精,竟然将问题抛回给了自己,难道他这鬼灵精的小家伙已经洞穿了老夫的心思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