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润笔几何
斤,也就十八万块钱,只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普通白领收入。

  像他这种奉国将军一级的皇族,三妻四妾,儿孙成群是肯定的,如何养活得了那么多人。这六百石粮食还是带壳的谷子。如此除去三成的皮壳,他最后到手的大约也只十万块钱。

  最要命的是,国家还规定皇族不能做官,不能经商,否则天家尊严何在。

  所有因素计算下来,估计这朱大老爷每年也就几万块钱的净收入。

  这还是老朱家的人吗,活得好惨烈,难怪这厮身上的衣裳如此破旧。

  周楠禁不住对他抱以深刻的同情。

  朱聪浸见周楠附和自己,更是来劲,正要继续骂下去。

  这里毕竟是京城,他口口声声辱骂君父挪用国库和宗师建宫观,大明朝虽然不以言罪人,可传出去叫人听了却是不好,王若虚就笑道:“朱大人但有怨气自去礼部理论,今日你我老友相逢,只谈风月。淮安周子木乃是诗词圣手,老夫也是甘拜下风。朱大人在诗词上也有不错造诣,今日不妨接着联句为乐。诗成,叫歌妓谱成曲儿唱来听听。”

  朱聪浸吃酒吃得爽利,叫了一声好,就拉住方才唱歌的那个女子笑道:“姑娘好嗓子,不妨你来出题。”

  弹琵琶的那女孩子掩嘴道:“朱大人果然是行家,宫商羽徽角,各人嗓子不同,气息有高低,能唱的曲儿也不相同。遇到不擅长的,强去唱,却煞了风景。我家妹妹的《临江仙》唱得最好,周子木的那首《寒柳》最合她心意,心中还道能写出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的高绝之士又是何等风流人物。今日总算见着人,果然人如其诗,儒雅俊朗。今日不妨再做一首,凑成一对儿。”

  说着就瞟了牙板女子一眼。

  手拿牙板的女子被琵琶女说破心事,一张俏脸变得通红,但看周楠的目光中却盈盈两点秋波荡漾。

  朱聪浸能够和王若虚这种老文青关系密切,本身也是个有才学有呆气的人。见手中那女子明明被自己牵了手,却对周楠目光含情。

  心中不觉大酸,哼了一声:“西风多少恨一句,我看也寻常,且听我的。”

  略一斟酌,就吟道:“短短春衫双卷袖。”

  王若虚想了想,接道:“调筝花里迷楼,今朝全把绣帘钩。子木,该你了。”

  “好!”两个女子同声趁户赞。

  不得不说,这两人的作得真不错,京城勾栏瓦舍中的浮华金迷之风扑面而来,叫人如同沐浴在暖风中,熏熏人,有一种微醉后的畅快。

  所谓联句是古代作诗的一种方式,是指一首诗由两人或多人共同创作,每人一句或数句,联结成一篇。

  周楠前世念的是文科,专攻明清文学。

  明清是小说的时代,诗词比起唐宋大是不如,原因很简单,时代不同了。

  他肚子里倒是背了几十首纳兰容若、顾炎武、查慎行、龚自珍,可现在是联句,不是单独做一首完整的诗词,就算想抄袭也不知道该如何抄起。

  顿时卡了壳,端起酒杯一口饮尽,算是认输。

  “怎么,周子木做不出来了?”朱聪浸以往听王若虚不停在耳边说起周楠的名字,简直把他夸成李杜转世,心中本就不服。今日见两个女子对他青眼有加,心中更是嫉妒。

  就斜着醉眼冷笑:“人说周楠你是一代词宗,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