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杨春的请求
��,考验的是粮农的眼光。

  但大部分农民还是习惯扎堆儿卖,除非急等着用钱的人家外,大部分都会赶在年前或者刚开春儿时候出手。

  还有两个月左右就过年了。

  这几天里,各个村的村民们,开始陆陆续续地,给自家的牛马车装上斗子,把脱了粒的苞米,一车车地往粮食厂送。

  每天一大早,便有许多牛马车来排队,若去得晚了,便只能熬着夜一点点地往前排。

  特别是粮价高的时候,排着队的人便更多了,可能一排就排出好多天,待轮到自己时,粮食便掉了价了。

  粮食的标准价格,并不是指农民手中粮食的最终交易的单价。

  这里说起来比较复杂,我们化繁为简,简单说一下。

  粮食水份越低,实际价格就越接近标准价格。

  相反地,水分越高,实际价格就越低于标准价格。

  所以说,决定粮农一年收入多少,有两个因素。

  标准价格和苞米的水份。

  苞米价格是随行就市的,只能靠眼力去分辨。

  而水分这一块儿,便有些文章可以做了。

  找个体面人,找厂子里的人通融通融,有时候会把苞米水分往下降一降……

  而杨秋,便算得上是白银村的体面人了。

  这次杨春便是叫他帮忙,去给粮食“降降水儿”。

  杨秋稍一皱眉,外人不知,他跟吴厂长如今因为手表事件的缘故,关系变得微妙得很。

  “这个……给晓芳补补身子。”

  杨春伸手,递出半筐土鸡蛋。

  “大哥你想多了,我能要你的东西吗?”

  杨秋无奈地摇着头,说道。

  “不是给你的,给晓芳的,快拿着。”

  杨春态度坚决,不容商量。

  “唉……好吧大哥,我且去试试,但并不一定能帮上你啊……”

  杨秋说道。

  “好,好,哥都明白,你快去穿衣服,吃完饭咱赶紧去,争取天黑之前卖完这一车。”

  杨春喜道。

  杨秋也没言语,拎着小筐,转回屋内。

  不多时,他就换了一套干净的衣裤,来到杨春面前,一摆手道:

  “走吧,咱去会会吴厂长!”

  二人一前一后,在晨暮之中,朝杨春家走去。

  杨秋不知,自己便是从此刻起,发现了商机。

  呲……

  一条条引线,开始被引燃了……

  “我喜欢看烟花,你知道烟花吗?”

  “不知道,啥样的。”

  “从天而降的,美丽的大火球”

  “哦,没见过。”

  “你能放给我看吗?”

  “嗯,能,有机会一定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