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止戈为武(七)
  谢渊的父亲年轻时曾周游天下,喜欢收集各类神兵利刃,尤其是强弓硬弩,所以对应的,也收集了各种五花八门的箭簇。

  而之所以会收集到五花八门的箭簇,也跟弩有很大的关系。弩在军中的普及,直接的后果就是弓的地位迅速下降,尤其是瘦弩和夹弩出现后,弓的地位越发黯淡。毕竟训练一个弩手比一个弓手要容易的多,更重要的是,弩兵可以在战场上连发二十箭都行,但一个弓手连发十五箭后基本上就得去休息了。反正赵云是在骁骑军中做过实验,骁骑军的将士用三石弓,最多可以发三十箭,但四石弓就最多只能发十箭了,而如果用骑兵弩,只要有箭,基本上体力还是跟的上的。唯一的缺点就是,骑兵弩的杀伤力还在两石弓之下,如何能入赵云的眼。

  ”随着弩的普及,弓就慢慢的退出了军中,后来各国在严禁弩流入民间的同时,放松了弓的管制,然后就是游猎的兴起,最后就成了现在看到的箭簇的样子了。“谢渊道。

  ”一千个铁匠,有一千种造箭的办法,根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且弩能用的箭,弓也能用,但弓用的箭,弩就不一定能用了。“赵云苦笑道,开什么玩笑,要知道弩箭和弓箭的差别可不是一点两点,弩箭的箭杆更粗也更坚韧,相对来说也较短,弓箭的箭杆则比较细长。但相对来说,弩箭用弓来射也不是不能接受,缺点就是失去了一部分弩箭的优势,但弓箭用弩来射搞不好半途会打横飞。

  薛仁也知道赵云说的是什么意思,将手里的弩箭往地上一丢,心头却是放松了不少。毕竟对于重甲兵种而言,弩就是他们最大的克星,夏军强悍的脚蹬弩阵虽然牺牲了射速,但杀伤力和射程却是强悍无比,就是勇骑军那样的重甲部队都不敢从正面撄其锋。也许有人说,杀伤不够可以用数量来补,但夏军早就做过实验了,不是强弓硬弩,百步之外根本就拿夏军的鱼鳞甲没辙,也就说,三石以下的软弓和脚蹬弩以下的弩夏军几乎可以无视。

  也正是用了大量的弩箭做实验,夏军在随后的军改中也就将不如脚蹬弩的全都扔进了尘土里,没有杀伤光有数量有什么用。随后的一系列征战中,直接前突的夏军脚蹬弩兵用他们那狂暴的箭幕告诉了敌人,就算在你们的弩箭的射程里又如何,射不穿我们的甲胄就等着被我们横扫。

  梁林总算接应到了梁青,还好,仔细看去,步兵的伤亡似乎并不是太大,但当最后将残兵败将全部收拢后,梁青却有点想吐血。步兵的损失梁青并没有放在心上,毕竟步兵补充起来还是很快的,但八万骑兵最后连两万都不到就不得不让梁青从心窝里发疼了,要知道这可都是按照夏军的方法这些年里辛辛苦苦练起来的精锐啊。

  相比较梁青心疼骑兵的损失,梁林则更是心疼战马的损失,要知道大梁本国的战马不行,从大夏找一匹驮马出来都能比大梁的战马要好。要知道大梁最精锐的三十万骑兵的战马可都是从大夏引进来的,一下子丢掉了六万骑兵的战马,那折算成的银钱才是真让人难受的。

  这也就罢了,夏军现在占据的安岳城对于大梁威胁最大的并不是粮草生产,而是战马的生产,因为大梁最好的几个马场就在这一带,以夏军骑兵的战力,要摧毁它们简直轻而易举。虽然梁青和梁林反应过来了迅速的将这些马场都迁走了,但麻烦的是,大梁的平原确实不少,但很多地方都只适合农耕和放牧点牛羊,唯一适合大规模养马的只有靠近大夏这一块。和大渝接壤的就算了,那里多的是盆地丘陵,虽然地形也还算平坦,但养驮马还行,战马扯淡。

  没有了战马的来援,梁青和梁林可以预见梁军的下场是什么,当年如果没有大夏的支援,梁军在饿狼滩就会被大武精骑给直接打垮。即使有弩阵,但无可争议的是骑兵的王者地位始终不可撼动,毕竟骑兵强悍的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