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青阳书院
��礼物出发了。

  青阳书院以青阳山得名。

  最早这里是宋家老祖的隐居之地,之后宋家在这边繁衍子嗣,兴办家学。因姻亲朋友将子女都送到此地读书,家学的规模渐渐扩大,后来索性该家学为书院,收纳江南学生教育辅导,授他们修身齐家治国的本事,年岁日久,名声日远,渐成江南百姓心目中首屈一指的书院。

  马车分两辆,一辆中装着礼物,另一辆中坐人。

  这马车非常阔大,加之长安、玉安、荣哥儿都骑在马上,剩余几人坐在一起也不拥挤。

  往青阳山走去时,长安好奇问起玉安,“宋家世代都居住在青阳山上?可有在城中居住者?”

  宋玉安点头,“自然有。”随后解释,“青阳山山高几十丈,逢冬日寒风凛冽,湿气浓重。祖母年轻时受过苦寒,身子耐不住阴湿,因而每到冬季,便会在城中住上两月。家中叔伯不在书院教书者,也多在城中生活。只因青阳山山陡偏僻,来往实在不便。”

  长乐几人在马车中点点头,青阳山这个地方确实是个学生们闭关苦读做学问,但要是在这里生活,但就太清苦了。

  不过也分人,若是嗜好读书的,怕是一点不觉得清苦,即便是生活不便利,也可以忍受几分。反倒是对于不喜欢读书,又向往尘世繁华的,那这地方就跟牢笼差不多,可太折磨人了。

  长乐几人想问宋玉安,“宋家的姑娘们都是住在山上,还是住在山下?”后来她们一想,姑娘们肯定都跟着父母居住,那父母住在山上,她们肯定也住在山上。若是父母住在山下,她们指定也住在山下。她们按问题没有任何意义么。

  “不然。”玉安听到小鱼儿那句嘟囔,含笑给她解惑,“宋家的姑娘大多是两边住的。她们多是在山上住一段时间,在城中再住上一段时间。”

  又耐心解释说,“宋家以诗书起家,是以家中姑娘们都与男子相同,三岁就开始启蒙。她们的功课都是祖母亲自教授指点的。但祖母为人和蔼,疼爱孩子,担心我那些堂姐堂妹们在山上学的时间过长,一个个都养成清高不知人间烟火的性子。鉴于此,她们会山上山下轮换住。在山上呆的时间就耐心做学问,或是学些琴棋六艺;之后再回城里,不论是逛街,与姐妹聚会,或是赴宴都可。”总之回城的日子,那些姐妹们都是怎么散漫怎么来。她们在山上起床读书的时间与青阳书院的学子一样,但是回到城中……据说堂姐们都是不撑到嬷嬷们三催五请,就坚决不起床的。

  也因此,虽说家中教导严厉但姐妹们都是好性子,个个天真烂漫,夫婿倒是不愁。

  意识到自己又想到些有的没的东西上,宋玉安赶紧将那些东西甩出脑海,他和马车中耐心听他说话的小鱼儿视线对个正着,宋玉安心跳一顿,不自然的将视线挪开,“我家中姐妹不多,如今还待字闺中的只有三人。三姐的婚期就在祖母寿宴后不久,你们届时可以参加完喜宴再离去。”这话是对着长乐与小鱼儿说的。又道,“四妹已经定了人家,但她会晚两年出阁。四妹年纪与小鱼儿相仿,你们性格也相似,应该能玩到一处。至于五妹……”那还是个奶娃娃,且不说了。

  众人就这般说着话,慢慢上了青阳山。

  青阳山遍植湘妃竹。

  古人以竹喻风骨,是以无论在那个书院,总会看到些竹子。

  就比如京城的应天书院,那边本不适宜竹子生长,可也不知道是那位夫子,硬是从南边带了些竹子过去。精心照样着,让童儿仔细照看着,如今竟也长了好大一片,成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