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无风凭起浪
 想了想,又道“不若泌儿与为父同去,权当寻常走动就是。”

  王泌迟疑了下,随即应了。伸手虚扶着老父胳膊,出了门对身边丫鬟道“鹿亭,去,备上两件头面绸布与李家夫人见礼,总不好空手上门。”

  那俏丫头脆生生应了,蹦跳着去了。

  这边王懋领着女儿上了车,摇头苦笑道“何须这般,总显着刻意了。”

  王泌笑笑不语,眼中却甚是坚定,王懋便不再多说。他和李东阳是同年,这个同年不是年龄相同,而是说两人都是天顺七年进士。后来李东阳殿试二甲第一,取为庶吉士,王懋则为二甲之末,入了翰林院。

  两人素来交好,曾有联姻之意。只是王泌对于李东阳长子李兆先总是不喜,这才渐渐淡了。王泌每每与李家往来,礼数周到,也是一种疏离的表示,王懋甚为宠溺这个女儿,故而虽心中遗憾,却也只能默许。

  车声粼粼,两家同处一坊,并不用多久便已到了。

  与王懋这个大学正相比,李东阳身为内阁次辅,权位却是重的多了。由此,李府大门外便是这晚间也是往来不绝,各部拜访的官员、投帖的学子、慕名的清客儒士不断。

  王懋使人将车在后门停了,由门子引了直接进了后堂。待得下人奉上茶,堂外脚步声橐橐,门帘启处,两个人迈步而入。

  当先一个五十上下的清矍老者正是李东阳,跨门而进之际,便抱拳笑道“勤子怎的转了性儿,这般夜了竟肯往我这来了”

  王懋字勤子,两人乃是旧交,是以有李东阳这般称呼。

  王懋笑着起身,也抱拳笑道“宾之欺我,偏那些阿谀之辈来得,某便来不得如今你为次辅,某却也要为前程奔走一二啊。”

  李东阳苦笑,指着他笑骂“好你个勤子,竟也来消遣我。”笑着,转向一旁的王泌,点头道“泌儿与世叔这儿却是生分了,当多来走动才是。”

  王泌叉手腰间见福,恭声道“是,侄女儿见过世叔。”语气恭敬,却是少了份热情。

  李东阳也不在意,摆手请两人坐了,身后跟着的青年却是赶忙上前,冲王懋大礼相见,口称伯父。

  王懋颔首微笑,点头道好。那青年又转向王泌,拱手微笑道“妹妹与上次相见又清减了,却更多了几分仙姿飘渺,让愚兄都有些自惭形秽了。”

  这青年不是别个,正是李东阳的长子李兆先。这李兆先字贞伯,自幼聪敏超人,更兼家学渊源,甚有才情。时人称其更甚乃父,是京中有数的才子。只是个性好寻花问柳,游侠无度,让李东阳也是颇为无奈。

  曾有言说李东阳曾就此特意留书劝谏今日柳陌,明日花街,焚膏继晷,秀才秀才。

  李兆先见到父亲留字后却挥笔应答今日黄风,明日黑风,燮理阴阳,相公相公。

  父子俩应答的啥意思李东阳的意思是说,儿子啊,你整日里的寻花问柳的,日日依红偎翠的,不是一个读书人应有的行为啊。

  李兆先便回答老爹说,我这是调理阴阳,遍察诸风,可不正是学老爹你相公的行为吗

  由此,时人称为笑谈。但也从中可见这李兆先的性子。这种性子,若是放在宋代,又或是两晋,当是风流激赏。但在大明时代,落在王泌这样的女子眼中,能待见了才叫见鬼。

  是以,对着李兆先的讨好,王泌只是淡淡的点点头,微微一褔见礼道“不敢当世兄之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