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宗史?苗侗篇?育公传》
sp; 及返寨,外示淡然,峒人殊以为忍,皆以公欲男孙,而待音薄。

  后六年,音每离,公每送,亦每泣,然心终不回。

  而终夜长起徘徊,殊不安席,嗟吁良久,已见天光。

  蜀大录书至,阖寨欢怡,而公色悴然。

  对神位跪枯夜,至旦,召音曰:“使囡能以学脱樊笼,祖无怨。勿以幼志为绊,但有远离之机,慎宜惜之。”

  音曰:“祖志即吾志也,一十二年,未敢有易。”

  公拥之泣:“吾误吾孙矣!”

  音初为亭长,携皮公上崖,皮公以短刃献。

  公喜,以皮公类己,然未识皮公之能,但以音有托,大慰。

  牵手谆谆,殊小意,唯恐皮公负音,使音不乐。

  皮公亦感佩,其决意与音进退,乃至此始。

  皮公售荔枝,得资,即建溜索,悬天崖千年天堑,始得怡畅。

  皮公田,阿音启公,公送稻种,并使子媳峒人助耕。

  皮公又立民宿,招峒人建,至乏资买木。

  公又助以侗寨大杉,不言本利,民宿赖之得成。

  皮公集侗寨乌金血米以销,公与力焉。

  半载,携利返,户入盈万,悬天寨得脱赤贫。

  公始识皮公之能,益赖重之,峒人亦以皮公为家人,殊亲厚。

  皮公乃租侗寨田林,延农大教授,考察土地,量计,测为富硒宝地,稻价益昂。

  农大之人闻公德,皆敬,赠公以蛙棚。

  公育石亢,犹精,擅胜专才。

  音家始富,公乃弃己田为池,育皮公所赠稻花鱼苗,年分侗人之田,以益众产。

  苗乡于是始富,公与皮公计,言送寨童入学事,皮公深然之,入县白令。

  事谐,返告,公喜甚,与皮公痛饮达旦,共醉于室。

  农大人每至寨,皆公亲接,即宿公家,款伺周翔。

  二教授以公为友,爱重之,实心为谋划。另辟金花茶,天麻为业。皮公召众培育,资以补贴。

  星准摄蜀山,立天星阁,悬天崖始知闻。及立旅业,修栈道,游人至寨,惊为天人之境。燕织蜂营,络绎不绝。

  皮公命侗寨以接待为事,其年户入三十万有奇,由是富甲诸乡。

  然皮公另有诸业,寨务实以公为主。

  公望素著,允直,侗人多赖之,如是指使,悉听无疑。峒务诸事谐顺,而无劳音及皮公。

  闲搜蒿蓬,集鸟卵,育之及壮,放释山林。

  又于寨周设投伺区,招野鸟翔集,蔚为胜景,游人爱之者众。

  皮公立基金会,公稔识蜀山,与之同考,于苦人窝得紫猇。

  闻传,举世殊哗,中科院集小组,议立保护区事。

  院士来察,公为导,夜寂闲聊,知苗峒有山规,细问其详,大惊:“未意保护区早立千载。紫猇得存,岂唯天幸,殊赖人力哉!”

  乃求得。公于是口述,授皮公,记之以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