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 22 章
��,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直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就是说女子是以七岁作为一个阶段,七岁时肾气开始旺起来,开始换牙和头发变得茂密。十四岁天癸产生,月经来cháo,具备生育能力。二十一岁,肾气充满,身体已发育成熟,牙齿全部长齐。到四十九岁时,任脉气血虚弱,天癸枯竭,月经断绝,身体渐渐衰老,失去生育能力。我们女人七七四十九岁就已经老了,没有了生育能力,而你们男人却不同,你们是以八岁作为一个阶段,八八六十四岁才开始无生育能力。我们女人衰老的速度比你们男人快,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违背。”

  “听你这么说,人的衰老跟肾气的衰弱有着直接的关系?”他问。

  “对,可以这么说,养生必先养肾,肾为先天之本,主管着我们的遗传,是我们人体生长壮老已以及生殖系统盛衰的一个基础。我们人体衰老的过程也就是肾气衰退的过程,如果可以做到延缓肾气的衰退,我们也就可以延缓衰老。”

  “那有方法可以延缓肾气衰退吗?”

  “有的,我们常说养肾而不是补肾,养就是要固守肾气,不要过度消耗,顺应自然规律,不要熬夜c不要bào饮bào食。中医一般不建议我们常人吃一些明贵的药材来补肾,补得不好会上火,或者引发其他问题。只有那些身体真正虚弱的人才需要补肾,但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药。《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yīn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的法于yīn阳,法就是效法,遵循的意思,yīn阳就是自然规律。和于术数,和是配合,术数是具体的养生方法。这段话告诉我们养生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同时也要遵循我们人体自身生长壮老已的规律,除此之外,配合运用具体的养生方法,比如说饮食c起居c运动,但不能太过,这样才能形神相俱,长命百岁。所谓自然规律即日出而作,日落日息,该吃即吃,该睡即睡,顺应时令,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此而已。”

  “没想到你还懂《黄帝内经》呀!

  “关注养生,当然要懂一点中医常识啦!中医跟西医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中医可以治未病,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真正高明的医生在你病之前,就能看出端倪,抢在疾病没发之前作出适当调理,而不是在你发病之后再来治。而西医一定是你病了之后,各项指标才能在化验单上显现出来,而且西医分科很细,内科c外科c内分泌科c胃肠科等,有时候生病了都不知道挂哪个科?而中医则讲究整体系统,无论是你牙疼,头疼,还是肚子疼都可以找同一个医生,这就是中医的伟大之处。而学中医必须从《黄帝内经》开始,《黄帝内经》是中医第一部经典,被誉为医家之宗,医家之始,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源泉。后来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也是以《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编写的。《黄帝内经》的养生观主要是天人相应,人跟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跟天地是相互感应的,用自然的规律来阐释我们人体的生理c病理。而自然界中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就是六气:风c寒c暑c湿c燥c火。如果身体虚弱,外邪就会趁虚而入,导致疾病产生。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说我们要想预防疾病,预防邪气入侵,必须要保养我们的正气。《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yīn平阳秘,jīng神乃治。就是说我们人体内要维持yīn阳平衡,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yīn阳协调统一身体才会健康。yīn阳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要搞清楚yīn阳,必须先从《易经》开始。《易经》是群经之首,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诸子百家的开始。天地万事万物,都可以用yīn阳来解释,天是阳,地是yīn;男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