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1章 默师啊默师,你对经商一无所知!
msp;大量资产慌,且资产不合规,且资产有问题的p2p公司,开始转做现金贷,p2p筹集来的钱,都拿去放现金贷了。”
“那个时候,现金贷市场还是一片蓝海,大量的底层同胞还没有被债务压垮,他们还是正常的蓝领或者小白领或者大学生,他们一个月的正常收入也有3到5千元,买个苹果借个现金贷,分个3期还上,压力不大。
所以获客成本不高,坏账不高,收益不低,并且由于额度小,恰恰好满足了监管的小标的人对人的要求。
大量p2p公司,在现金贷的第一波红利中,赚的盆满钵满,当时做的好的公司,一个月的净收益,是放贷总额的10%。
一头是p2p吸纳来的高额现金,一头是月10%收益的现金贷资产,印钞机开起来了。
很多现在还屹立不倒的p2p公司,都是趁着那个红利期放现金贷,把自己p2p大额标的中的坏账窟窿给填上的。
可以说,是底层人民的现金贷血汗利息,养活了很多表面高大上的p2p机构,以及那些享受着p2p高收益的所谓【高净值人群】。
这是中产阶级对底层人民的一次降维打击。“
“现金贷让很多p2p公司过得很滋润,但好景不长。
因为现金贷本身小额短期高费率的特点,正常人是不会借的,你想想你会去找贷款公司去借1000元1个月利息15%的贷款吗?
这种对用户极为不友好的吸血产品,同样也是对用户阶层的一次逆向筛选。
会借这种钱的,大多是用于虚荣消费,或者赌债,或者不良嗜好的低收入群体和大学生。
这部分人的一大特点是,不仅收入低,并且对于欲望控制和资金管理是没有任何概念的,他们追求的就是消费的快感,最讨厌的就是延迟满足感。
所以他们一旦沾上现金贷,钱来的简单,欲望可以立刻满足,立马就会大量消费,然后继续借贷,多头借贷,最后以贷养贷。
2016年7月,我对行业做过一次多头负债排查,现金贷人群的平均贷款数量为3家;2017年1月,这个数字是15家;2017年7月,这个数字是,22家。
2017年9月,这个数字是,32家。
借款人的多头负债正严重恶化,很多人已经实质性破产了,因为收入连每月的利息都覆盖不了,要是被哪家拒绝下款,立刻负债链就会爆炸。
但奇迹的是,没有爆炸。
因为各大公司,都发现了现金贷的暴利,而自己原有的生意,和高利贷比,简直是过家家的玩具。
于是千军万马转高利贷,巅峰时有将近300家上市公司以各种形式参与了高利贷,更别提各个中小公司,互联网公司了。
他们的野蛮涌入,给那些原本要爆仓的底层人民续上了命,也给那些坏账即将爆发的公司,接了盘。
大家继续玩下去,但是流量的价格被炒了起来。
一个现金贷有效带看客户的成本,从15元涨到35元涨到150元,口袋理财关联的xx白卡,最高时开到了300元,放一笔赔一笔,就靠续贷赚钱。
而各路贷款超市,某x60等,就是那个时间节点起来的,他们赚的盆满钵满。“
陈默不禁惊骇道:
“这些简直是商业奇才啊!!!
�
“那个时候,现金贷市场还是一片蓝海,大量的底层同胞还没有被债务压垮,他们还是正常的蓝领或者小白领或者大学生,他们一个月的正常收入也有3到5千元,买个苹果借个现金贷,分个3期还上,压力不大。
所以获客成本不高,坏账不高,收益不低,并且由于额度小,恰恰好满足了监管的小标的人对人的要求。
大量p2p公司,在现金贷的第一波红利中,赚的盆满钵满,当时做的好的公司,一个月的净收益,是放贷总额的10%。
一头是p2p吸纳来的高额现金,一头是月10%收益的现金贷资产,印钞机开起来了。
很多现在还屹立不倒的p2p公司,都是趁着那个红利期放现金贷,把自己p2p大额标的中的坏账窟窿给填上的。
可以说,是底层人民的现金贷血汗利息,养活了很多表面高大上的p2p机构,以及那些享受着p2p高收益的所谓【高净值人群】。
这是中产阶级对底层人民的一次降维打击。“
“现金贷让很多p2p公司过得很滋润,但好景不长。
因为现金贷本身小额短期高费率的特点,正常人是不会借的,你想想你会去找贷款公司去借1000元1个月利息15%的贷款吗?
这种对用户极为不友好的吸血产品,同样也是对用户阶层的一次逆向筛选。
会借这种钱的,大多是用于虚荣消费,或者赌债,或者不良嗜好的低收入群体和大学生。
这部分人的一大特点是,不仅收入低,并且对于欲望控制和资金管理是没有任何概念的,他们追求的就是消费的快感,最讨厌的就是延迟满足感。
所以他们一旦沾上现金贷,钱来的简单,欲望可以立刻满足,立马就会大量消费,然后继续借贷,多头借贷,最后以贷养贷。
2016年7月,我对行业做过一次多头负债排查,现金贷人群的平均贷款数量为3家;2017年1月,这个数字是15家;2017年7月,这个数字是,22家。
2017年9月,这个数字是,32家。
借款人的多头负债正严重恶化,很多人已经实质性破产了,因为收入连每月的利息都覆盖不了,要是被哪家拒绝下款,立刻负债链就会爆炸。
但奇迹的是,没有爆炸。
因为各大公司,都发现了现金贷的暴利,而自己原有的生意,和高利贷比,简直是过家家的玩具。
于是千军万马转高利贷,巅峰时有将近300家上市公司以各种形式参与了高利贷,更别提各个中小公司,互联网公司了。
他们的野蛮涌入,给那些原本要爆仓的底层人民续上了命,也给那些坏账即将爆发的公司,接了盘。
大家继续玩下去,但是流量的价格被炒了起来。
一个现金贷有效带看客户的成本,从15元涨到35元涨到150元,口袋理财关联的xx白卡,最高时开到了300元,放一笔赔一笔,就靠续贷赚钱。
而各路贷款超市,某x60等,就是那个时间节点起来的,他们赚的盆满钵满。“
陈默不禁惊骇道:
“这些简直是商业奇才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