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五章 内阁参政
�政大会来进行表决决定这政议是否可以执行。

  这个提请政议的基数同样是内阁参政的一半。而只要超过五分之四的内阁参政表决通过,那么这项由内阁参政提请的政议就能够不经过内阁府的几位阁老而直接行文六部执行。

  除非,大秦皇帝亲自过问进行否决。

  其实,胡亥此时运用的就是有点类似后世的参政议政的制度。只是,如今的大秦的内阁参政制度,却是有些四不像的味道。

  胡亥深知任何事情都必须一步步的来,不能cāo之过急。

  让内阁府统领大秦所有政务,是第一步;设立内阁参政限制和分散内阁府的权力则是第二步;第三步,自然是让后面几十年的新兴阶级,如商人或者说民智得到开启的普通百姓也能够进入内阁参与政事,名字胡亥都已经想好了,就叫议政。

  最终的目标,则是大秦皇帝将会只统帅大秦所有的军队,不再过度的参与政事,而是将所有的政事都交由内阁府、内阁府参政、内阁府议政来处理。

  不过,显然要达到这个目标大秦还要至少数十年的路要走。才能最终逐渐的形成这样一个惯例。

  一百二十ri的勋贵世家参政,胡亥就是要将大秦有影响的所有勋贵世家尽皆绑上大秦的战车,只有让他们将大秦当作自己的根,让他们感觉大秦同自己的家族兴亡相关,他们才会真正的为这个帝国考虑。当然,他们肯定同样也会为自己的家族考虑谋取利益。不过,这利益的谋取却是建立在大秦依然存在,他们依然是大秦参政的基础上的。

  一旦大秦覆亡,那么他们这些人任何的利益都将得不到保障,他们家族所有的一切都将成为镜中花水中月。所以,任何时候,他们在为自己家族谋取利益的同时,首先要确保的一点就是,大秦依然好好的存在,甚至还能健康、昌盛的存在。

  如此,他们的家族才能得到延续,他们家族才能够保持兴旺。

  胡亥就是要给他们灌输这样一个思想,那就是如今他们所有的一切都是绑定在大秦帝国这样一辆强大的战车上的。有了大秦他们才能保持如今所拥有的一切,无论是权势还是富贵;而一旦脱离了大秦,那么他们所有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一百二十位的内阁参政,相对于整个大秦为数众多的勋贵世家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所以消息一经传出,所有的勋贵世家无不疯狂了,尤其是那些本身在朝廷内已经没有多少影响力的勋贵世家,更是打定主意无论如何也必须得到一个内阁参政的职位。

  很快,内阁参政的遴选条件就出来了。

  据说,这遴选条件是皇帝陛下亲自拟定,最后交由宗正府监察司修订完成的。而遴选内阁参政的府衙,正是宗正府监察司统管。

  内阁府甚至朝廷其余任何的府衙都插不上手。

  遴选内阁参政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必须为大秦立下过战功、政功;第二条,则是在过去十年内,未曾发现有过欺压良善、不法之事;第三点,必须有行善积德之事。而在这一点上,在二世三年发生的那次水患曾经鼎力捐献的勋贵世家却是天然占据了极高的分数。

  当然,肯定不仅只这三点,但是这三点却是一下断了近乎一半的勋贵世家的心思。

  这个时候,一干勋贵世家才发现,原来二世皇帝陛下早就在多年之前就已经在为今ri之事做准备了。不然为什么要在陈县重建、上党水患的时候号召咸阳乃至关中的众多勋贵世家拿出真金白银来救助那些低贱的贱民?

 &